
臺海網(wǎng)7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實習生 王淑蓉 通訊員 鐘雅靜 盧瓊瑩/文 沈威/圖)“風打梨,霜于降柿,燒嘮燒,燒于出爐餅……”悠揚南樂,配合曼妙歌喉,一曲南音經(jīng)典曲目《風打梨》,為現(xiàn)場黨員們奉上一場非遺饕餮盛宴。
7月8日下午,這場以“非遺走進黨課 南音遇見講古”為題的黨課,由廈門市委宣傳部第四黨支部、思明區(qū)嘉蓮街道黨工委、廈門十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黨支部聯(lián)合主辦。
根據(jù)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黨課開講啦”活動工作方案》和省、市、區(qū)《關于開展“黨課開講啦”活動的通知》的要求,本著讓黨員愿意聽、聽得進、記得住,有啟發(fā)、有觸動、有效果的原則,近來,嘉蓮街道黨工委在轄內啟動“黨課開講啦”系列活動。
這又一場融合學習共讀、非遺傳承、跨界對話的高質量非公黨建活動,更是極大地激發(fā)了黨員們的參與熱情,提升了嘉蓮街道非公企業(yè)黨建工作水平,發(fā)揮了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讓非遺文化在黨建活動中弘揚和傳承。
打破傳統(tǒng)模式 特別黨課開講
這堂黨課與眾不同。在十點書店中華城店,十點黨支部書記張銘泉帶領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領域的35名黨員共讀《習近平在福建》學習材料,并重點學習了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除了創(chuàng)新線下專項學習外,這堂黨課還加入了福建本土非遺文化中的“講古”與“南音”。
廈門市南樂研究會帶來了南音清唱《風打梨》、南音名譜演奏《梅花操》。
而廈門方言講古非遺傳承人江鵬,也帶來經(jīng)典講古節(jié)目《蘇廷玉審案》。蘇廷玉是廈門翔安澳頭人,為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現(xiàn)在民間仍流傳著與他有關的故事。整場講古,一尺、一扇、一方桌,足以讓大家感受到蘇廷玉審案時的風采。
十點讀書黨支部書記張銘泉表示,相較于傳統(tǒng)“論壇式”的黨課傳授,本次活動讓黨員們打破單位、部門界限,形成學習共讀小組,對學習材料進行共讀、討論和分享,并接受傳統(tǒng)非遺文化的熏陶,從聽課到實踐,從略有耳聞到親眼看見,讓在座黨員在本次黨課學習中獲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