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宅新家園安置房A區(qū)改造提升工程效果圖
臺海網6月22日訊 據廈門網報道 最近這段時間,鐘宅居民鐘秋燕過得舒心又愜意。不久前他們家剛搬進新房子,房內裝修現代簡約,小區(qū)環(huán)境雅致,周邊配套齊全。前來拜訪的親朋好友誰都要夸上一句,“新家真不錯”。
這里,就是不久前剛剛完成改造提升的鐘宅新家園安置房,高品質的小區(qū)讓住戶們贊不絕口。站在新房屋的陽臺,海風迎面而來,安置房就建在鐘秋燕他們家原先老宅的附近,鐘秋燕80歲的老父親感嘆,他們全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鐘宅新家園安置房的精心改造,只是湖里區(qū)聚焦民生關切、改善群眾生活、提升城區(qū)品質的一個縮影。
項目吹哨,部門報到。近年來,湖里區(qū)立足實際,緊盯短板弱項,靶向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事關民生福祉的安置房的改造提升。開展前期工作、深入現場勘查、邀請專家設計最優(yōu)方案……在這一過程中,該區(qū)更是全速推進改造提升項目,對安置房外立面、公共部位裝修、景觀綠化、智能化設備等進行了一系列地改造提升,為居民打造稱心如意的新家園。
改造提升后的安置房擁有高顏值高品質,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更是為推進湖里東部舊村整村改造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天,記者帶您走進已經完成改造提升的安置房,感受安置房提升改造后的新面貌,了解改造提升的“湖里速度”是如何鑄就的。
【A新家園】
融入畬族元素改善居住環(huán)境
鑼鼓喧天、舞龍舞獅、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不久前,鐘宅新家園安置房2#樓、3#樓正式交房。交房現場熱鬧非凡,座無虛席——前來等候交房的居民盛裝出席,共同迎接新房,一派喜氣洋洋。
“這是鐘宅的大喜事,更是全體鐘宅居民的大好事!”在鑰匙交接儀式環(huán)節(jié),居民代表鐘志偉、鐘文氣接過“金鑰匙”,開啟新生活。
鐘宅新家園安置房,對于不少湖里群眾來說,并不是新名詞。該項目于2008年完工,因閑置時間較長,再加上“莫蘭蒂”臺風侵襲等原因,項目設備管線老化、室外景觀綠化受損。近年來,隨著湖里區(qū)以高質量、高品位的標準打造精品優(yōu)質安置房項目,原有的鐘宅新家園安置房項目已無法滿足要求,改造提升勢在必行。
不負居民所托,幸福如期而至。僅用5個月時間,湖里區(qū)就又快又好地完成項目的改造提升,如期將房子交到居民手上。
改造提升的“湖里速度”如何鑄就?早在項目啟動之前,項目工作人員就提前謀劃,做實做細安置房改造提升項目的前期工作,為改造提升項目順利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讓改造提升后的安置房兼具景觀性、功能性、時代性、民族性,他們多次組織專家團隊勘查現場,設計出最優(yōu)的改造方案。
不僅如此,為了實現安置房由內到外品質的提升,他們還對建筑外立面進行了提升優(yōu)化,將小區(qū)打造為園林式景觀布局,并在雕塑、地磚等細節(jié)處引入畬族元素。此外,室內功能也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調整了空調孔位、插座孔位等布局。在這過程中,為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湖里區(qū)還要求施工方通過增加投入、倒排工期、掛圖作戰(zhàn)、合理安排工序交叉作業(yè)等,確保各項工作同步進行,力求縮短工期。
南北通透全明設計,一線海景交通便利,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生活休閑兩不誤……置身于改造完成后的鐘宅新家園安置房,高標準高品質高顏值,令人驚艷。在交房儀式現場,居民鐘先生樂開了懷,對于改造提升后的安置房品質,更是贊不絕口。“小區(qū)環(huán)境好,有休閑設施,安置房戶型很不錯,能夠就地安置,我感到很幸福。”
【B新生活】
向地下要空間改善停車功能
傍晚6點,正值下班高峰期,記者來到集鑫A、馬山安置小區(qū)。這里實現了人車分流,一切井然有序——車輛有序、高效地進出車庫,行人自在地行走。在小區(qū)中庭的休閑娛樂區(qū),成群的孩子正愉快地玩耍。
“住進了小高層,房間很大,小區(qū)的配套也很不錯,馬上我就準備裝修了,住在這里幸福感滿滿。”不久前剛返遷進小區(qū)的居民孫女士,心里樂開了花。小區(qū)周邊交通便捷,小區(qū)環(huán)境宜人,居住在這里,孫女士一家感到很舒心。
集鑫A、馬山安置小區(qū)位于金尚路東側、仙岳路北側,于2013年竣工??傆玫孛娣e約3.7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9萬平方米,住宅915套,原配建的停車位地上地下合計僅315個,平均每戶僅有0.34個停車位。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居民擁有了車輛,解決停車難的問題迫在眉睫。
因此,對于此次的改造提升,湖里區(qū)首先解決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改造初期,他們就遇到了大難題——由于建成年限較久,該項目部分檔案資料缺失較多。為此,區(qū)建設局迅速成立了工作小組,全面摸排小區(qū)的建筑結構及地下管網情況,并完成資料準備等基礎性工作。
“向地下要空間,小區(qū)的中庭足足有半個足球場大小,或許可以利用起來。”經過審慎研究,區(qū)里決定利用小區(qū)中庭用地,建設地下兩層自走式停車庫,并在地面恢復提升原有小區(qū)廣場綠化。
改造比重建還難,在臨近已建成建筑的小區(qū)中庭開建兩層地下停車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湖里區(qū)建設局工程師喻敏波介紹,改造好比是做手術。首先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對工程圖紙要了如指掌——這個項目的圖紙,就裝滿了一整個書柜。其次,還要懂得靈活運用——地下管線情況復雜,有的已老化破損,有的走向與圖紙并不一致,還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個停車場建成后與小區(qū)原有地下室連接在一起,新增停車位達602個,停車位配建由0.34個/戶提高到近1.0個/戶,大大完善了小區(qū)的停車配套。

集鑫A、馬山安置小區(qū)改造提升工程效果圖
【C新夢想】
增加實用功能融入園林景觀

上湖洪塘安置小區(qū)樣板房。
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離,居民們分批次有序進場……不久前,上湖洪塘安置小區(qū)啟動選房。在選房現場,面對1400多套房源,被征遷戶林先生很是“發(fā)愁”:“這套也想要,那套也不錯,每套都很好,太難選了。”
南北通透、全明設計、雙陽臺,生活休閑兩不誤;臨近地鐵口,距離寶龍一城僅1公里,健康步道就在家門口……走進上湖洪塘安置小區(qū)(湖邊御景)樣板房,多元的裝修風格和精致的設計令大家由衷稱贊。更難能可貴的是,安置房位于湖邊水庫片區(qū)的黃金地段,周邊高樓林立、交通便利,還可一覽美景,將滿足居民文化休閑購物多種需求。
美好居住環(huán)境,源于用心改造提升。上湖洪塘安置房項目,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4年完工,配套建有生鮮超市、商場、社區(qū)文化娛樂中心、社區(qū)管理用房等設施。近年來,隨著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原有的上湖洪塘安置房項目已無法滿足居民的要求,因此改造提升項目應運而生。
為了讓居民早日住進新房,湖里區(qū)建設局主動靠前服務,指導參建單位迅速抽調工程、前期、設計等多方面精干力量,全面推進安置房改造提升。改造初期,安置房的實用美觀被作為優(yōu)先考量因素。為此,他們對安置房實用功能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涵蓋外立面、設備設施、智能化系統(tǒng)、休閑設施等任何一個細節(jié)。
值得關注的是,改造提升規(guī)劃過程中,他們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領”——園林景觀設計優(yōu)勢。在保障實用功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加入園林景觀設計,將人性化設計理念融入其中,使得園林景觀更具特色以及實用性,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緩解壓力的需求。
如今,上湖洪塘安置房已經啟動交房,入住率80%。“項目改造提升后,大大推動了湖邊水庫東片區(qū)舊村整村改造工作。”片區(qū)指揮部負責人說。(廈門日報記者 陸曉鳳 通訊員 喻敏波 曹孫勝 圖/湖里區(qū)建設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