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子相見,哭成淚人。

幫助母子團圓的民警張龍。
臺海網11月2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昨天一大早,35歲的阿平(化名)特意理了發(fā),并換上剛買的新衣服和新鞋子,從頭到腳把自己裝扮了一番。他可不是去相親,而是要見媽媽。從20歲離家出走開始,他總想衣錦還鄉(xiāng)但一直未能如愿。而他媽媽不在乎兒子有多“風光”,只在乎兒子是否還健康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這一刻,她足足等了15年。
昨天,在海滄警方的幫助下,阿平的媽媽和表哥趕到廈門,與阿平團聚。在廈門市救助管理站的幫助下,今天,阿平就將和家人返回江西老家。昨晚,記者在救助管理站見到了這對母子。
經歷了什么
傷心的往事不想提
每提一次就痛一次
阿平老家在江西九江,讀高二時,他放棄求學,走上打工的路。阿平的媽媽萬女士說:“當年阿平學習不好,我就和他爸爸商量,讓孩子學個手藝。不過做了半年家具油漆學徒,他就以身體不好、不適應油漆工作為由放棄了。后來,他跟表哥到廣東汕頭打工,也不太習慣。”
“書讀不好,活干不好,打工也打不好,加上父母經常責怪,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阿平說,2005年臨近過年,他情緒低落,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就跟家里斷了聯(lián)系,一走就是15年。從家里出來后,他先是在南昌待了兩天,然后去了曾經打過工的汕頭,在制衣廠管理崗位干過,也在寫字樓里做過跟單文員。
“15年在外漂泊,你都經歷了什么?”記者問。“那些傷心的往事不想提了,每提一次就痛一次。”阿平說。
想過回家嗎
一事無成沒臉見父母
跟女友吹后不想回家
“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回家?”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阿平眼睛一亮。
他說,有一次,他差點就回家了。那是出來四五年的時候,有人給他介紹對象,女方也是同一家工廠的。兩人談得不錯,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當時我想過要帶女友回家見父母,看到我成家,父母一定很開心。不過,當我得知女方家是想讓我當上門女婿時,我拒絕了。我覺得這沒法跟父母交代。之后我回家的念頭也沒了。”
阿平說,這么多年來每到過年過節(jié),都是他最難熬的時候。工廠放假沒人了,怕室友詢問他為什么不回家過年,他連租住的房子都不敢回去住,就在大街小巷中游蕩,有時一碗泡面就是他的年夜飯。
“剛出來兩三年的時候,每到過年我都特別想家。”阿平說,不過一想到自己一事無成,沒臉見父母,他就打消了回家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