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當年的劇組喜歡群眾圍觀演員認真敬業(yè)

電影《小城春秋》在日光巖取景。

電影《歸宿》為了表現臺灣的特征,專門選擇了與臺灣環(huán)境相似的廈門拍攝,也曾在鼓浪嶼取景。
郭坤聰親眼見證了金雞獎和廈門、鼓浪嶼的結緣,電影愛好者、老鼓浪嶼人李世偉,則用心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眾多劇組在鼓浪嶼拍攝的生動畫面。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李世偉還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熱愛電影的他,時常在工作之余跟著劇組觀看拍攝現場。“鼓浪嶼有著天然的好環(huán)境,不僅自然風光好,還有可以呈現不同文化的建筑,自然成為當時很多導演青睞的拍攝地。”李世偉說,由于當時媒體還沒那么發(fā)達,劇組不用擔心“劇透”之類情況發(fā)生,所以一般都是開放的,不僅不排斥“閑雜人等”,反而很喜歡群眾圍觀,甚至喜歡和群眾交流。年輕的李世偉就拿著自己的小本本,站在圍觀的人群中,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而這些內容,后來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電影刊物上的鉛字。
讓李世偉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部戲是1981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歸宿》。“那時攝制組為了表現臺灣的青山碧水和城市生活,專門選擇了環(huán)境相似的廈門來取景拍攝。”李世偉說。他還記得,有場戲是在7月1日的中午拍攝,天氣格外炎熱,從未出現過車輛的鼓浪嶼,當天卻多了幾輛小汽車,還來了四十幾位打扮與本地人不同的外地旅客。“許多過路人都以為是觀光團,其實這是拍攝《歸宿》中‘送別’的一場戲。”李世偉笑著說,那時很多群眾圍過來看。盡管天氣炎熱,導演董克娜依然非常嚴謹敬業(yè),在連續(xù)四五次的試拍后,她才進行正式拍攝。因為天氣炎熱、拍攝時間過長,她勞累過度暈倒了,被送到了島上的廈門二院救治。
當時工作人員和演員的敬業(yè)一直印在李世偉的腦中。1982年電影《碧落黃泉》有場“海邊敘情”的戲,在港仔后沙灘取景拍攝:1月11日16時,導演發(fā)出“正式開拍”命令后,只見翁端琳(飾演何曼云)坐在一輛手搖三輪車上,身穿一件十分單薄的白紗連衣裙,馬昌鈺(飾演柳直)站在她身邊,安慰她。這時,翁端琳雙手捂住臉,低著頭大聲哭訴起來:“你不要再說了,什么時候才能站起來,才能離開這輛車,才能開始新生活……”鼓浪嶼雖然四季如春,但當時已是冬日,海風刺骨。這幾個鏡頭拍了一兩個小時,等拍完戲,翁端琳已經凍得嘴唇都發(fā)紫了。對此許多圍觀群眾感慨地說:“看戲容易拍戲難呀,當一名演員不簡單?。?rdquo;
事實上,李世偉追了不少劇組,除了《歸宿》《碧落黃泉》,他還圍觀過《海馬計劃》《獵字99號》等電影的拍攝。很多拍攝花絮成為他的“獨家新聞”,而這些“獨家新聞”正是鼓浪嶼電影史的閃亮點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