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 顏氏宗親出資數(shù)百萬元共建
“在臺灣,云林、嘉義等地都修建了登陸紀念碑、思齊閣來緬懷紀念顏思齊,但大陸一直沒有紀念場所,我們提出在顏思齊故里建設開臺文化公園的建議后,馬上得到兩岸及東南亞顏氏宗親的大力支持。”參與開臺文化公園建設的顏慶財告訴記者,開臺文化公園的籌備小組在2017年2月成立了,顏氏宗親們積極為公園貢獻力量,籌集到數(shù)百萬元建設資金。
2017年6月,在海滄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兩岸愛國愛鄉(xiāng)人士特別是顏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開臺文化公園開工建設。如今,建成的開臺文化公園總面積3338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綠化面積占68.15%,整體建筑為典型的閩南紅磚建設樣式,十分醒目。
在公園中央的綠地上,一座顏思齊的雕像引人注目。“顏思齊偉岸的身軀、堅毅的面容、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我們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為他塑像、讓他的光輝形象永留人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海滄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jù)兩岸顏氏后人的共同建議,我們采集歷史繪畫資料和當今顏氏男士代表性形象數(shù)據(jù),邀請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劉毅教授及其團隊創(chuàng)作了這座顏思齊雕像。
與此同時,思齊古井、開臺十寨景觀、詩詞題刻石碑、思源湖、春暉亭等景觀節(jié)點分布在公園內(nèi),漫步其間,人們對顏思齊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值得一提的是,即日起至7月14日,“情牽兩岸 臺海攝影展”將在公園內(nèi)向公眾展覽。
構思精巧>> 搭建了解顏思齊的便捷橋梁
事實上,最讓兩岸同胞贊嘆的,是開臺文化公園最核心的部分——“兩岸同根”開臺文化展覽館。海滄閩南文化研究會建設了一座內(nèi)容豐富、構思精巧的開臺文化展覽館,介紹顏思齊一生歷史序展和人文印跡,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顏思齊。
走進開臺文化展覽館,一塊由著名文史專家唐浩明題寫的匾額“思齊堂”映入眼簾,兩側,由原廈門市文化局局長、文史專家彭一萬先生撰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洪惠鎮(zhèn)先生書法題字的對聯(lián)“思國思鄉(xiāng)開臺偉業(yè)垂千古,齊心齊力興華宏圖耀九州”大氣磅礴。
“走進展覽館,大家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顏思齊開臺主題壁畫,在畫中不僅有與顏思齊共同開墾臺灣的閩南健兒,還能看到閩南農(nóng)具、臺灣海岸植物、傳統(tǒng)習俗油炬走境等。”在展覽館內(nèi),記者遇到了青年臺胞刁威淇,他熱情洋溢的介紹吸引了許多聽眾。
原來,在開臺文化公園的設計、建設過程中,有一群臺灣青年積極參與其中。如今,在開臺文化展覽館內(nèi)也設有一個臺胞社區(qū)主任助理工作站,每天都有兩名臺灣青年前來輪值,向市民游客免費講解展覽館內(nèi)容,“兩岸同根,講解顏思齊開墾臺灣的故事,讓我熱血沸騰。”刁威淇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開臺文化展覽館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展覽、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根據(jù)明朝時期的特點結合海滄的優(yōu)勢特點展開敘述。這里除了記載開臺王顏思齊的歷史事跡,也記載著閩南的歷史文化、拼搏開拓精神,展示海滄歷史人文。
具體來看,開臺文化展覽館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青礁史話,主要介紹青礁村史、耕讀傳家、顏氏家訓等內(nèi)容;第二部分是圣王開臺,講述了月港沉浮、闖蕩長崎、開拓臺灣等歷史故事;第三部分是潮涌滄江,展現(xiàn)了兩岸宗親互訪、院前燈火、滄海盛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