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簡陋,但是,師生們沒有人說艱苦,身上透露的精氣神,就像朝氣蓬勃的海滄,孕育著無限希望。
“這要感謝林思進校長,他給我們太多的精神財富”,張偉斌回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林思進校長在黑板上寫下的一句話: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師之謂也。
張偉斌的理解是:做老師,一定要身先士卒,接地氣,堅持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知識和修養(yǎng),不要講大話或太高深的東西,人家才會服你。
說是同事,其實,林思進身上散發(fā)的是一個長者風范,對張偉斌影響深遠,尤其是在自律方面,張偉斌覺得,自己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關(guān)注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與管理。
那時候,張偉斌周末常騎一輛自行車,穿行在村莊的土路,挨個家訪,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情況。
記得有一天,一個小伙突然跑到他跟前:張老師,你還記得我嗎?您在上課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一個人關(guān)鍵不是站在什么位置上,而是朝著什么方向走!遇到困難時,我常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
這就是張偉斌所推崇的幸福教育,一切都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給學生以人生啟迪,就像當年林思進校長啟發(fā)他一樣。
  
蠟紙,幾代人的記憶
那年代,沒有打印機,出試卷只能刻蠟紙,完成一份試卷往往要兩三個小時。
再后來,就流行“剪刀加漿糊”,就是把試題剪下來,用漿糊粘成一份試卷,再用復(fù)印機印刷。
每一份試卷,就是在檢驗自己的成果。想起過往,張偉斌說:有料有趣有成就感。
后來,他被調(diào)到新陽中學(已與海滄中學合并)做副校長。校址是一處洼地,一到下雨天,校內(nèi)一片汪洋。那時候,學校被稱為“海底學校”。
  
在新陽中學工作時期的張偉斌
2006年,即新陽中學搬遷到目前海滄中學校址的這一年,張偉斌又被調(diào)到東孚中學(現(xiàn)在的東師理想海滄實驗中學)任校長。
農(nóng)村校,底子薄,卻沒有阻止張偉斌在教育方面的創(chuàng)意。
在汶川地震之前,張偉斌就在東孚中學推行了防震減災(zāi)的生命教育??粗鴮W生們都掌握了心肺復(fù)蘇等自救本領(lǐng),找到課堂之外的幸福感,他也開心得像個孩子。
上級紅十字會的領(lǐng)導過來觀摩后,很是驚訝,沒想到海滄的一所農(nóng)村校,居然將生命教育開展得這么好。隨后,被列為紅十字會的示范校。
而且,當時東孚中學的學生成績,也提升到了海滄轄區(qū)第二名。
回鄉(xiāng),種子變成參天大樹
千百年來,教育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民生。張偉斌說,自己只是教育長河里的一滴水,即使能成為浪花一朵,也是海滄人簇擁的結(jié)果。
當自己邁開了腳步,踏進校園、課堂,張偉斌從沒有后退過一步,而是選擇砥礪前行。
2014年,在海滄中學參評“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最關(guān)鍵的時候,他回到了自己教育生涯的起點,擔任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