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肯定要幫忙”
回島內(nèi)后,劉女士多次打電話進導報熱線,說“鋤山村的風景很美,但鄉(xiāng)親們的心地更善良美麗。希望借導報,好好跟村里的鄉(xiāng)親們說聲‘謝謝’。”
昨天,導報記者帶著劉女士和游客們的囑托,來到了內(nèi)厝鎮(zhèn)鋤山村村委會。村委負責同志和黨員們大都出去忙了,值班的湯女士一聽我們說“車子拋錨的大姐”,就笑起來:“想起來了!那天我們正好在開會,那個大姐很著急跑來。我們聽了她的事,把會都暫停了。”“群眾有事情找我們黨員,我們肯定要幫忙!人家大老遠過來,那都是沖著山區(qū)的風景和環(huán)境來的。”50歲的宋景山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靦腆地說。
此外,那天進村游玩的途中,游客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戶村民家花壇里的月季花。這戶的女主人送了兩株月季給他們,還熱情介紹怎么栽種。
在村委湯女士的幫助下,導報記者找到了這戶村民——66歲的戴維香。“謝什么謝,喜歡就好,種不活沒關(guān)系,過來玩我再送你幾株。隨時歡迎他們來我們村泡茶。”戴維香爽朗地說。這位農(nóng)村婦女,雖然沒有聽說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諺語,但熱情好客的樸素本色,刻在了她待人接物的骨子里。
在游客們看來,賞花賞景,總帶著一種心境,變化的是四季,不變的是鋤山村委干部“櫻花落雨化春泥”的初心,和村民們“豐年留客足雞豚”的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