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9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惠玲 通訊員 黃培真/文 朱毅力/圖)《業(yè)翔民安》、《翔安歷代名人》、《翔安印象》、《張眼看翔安》……一走進朱泰儒家中,一眼就可以看到書架上被這些講述翔安風土民情的書籍填充得滿滿當當,雖不是翔安人,但他卻對翔安有著莫名的鐘愛。他說,他想把翔安的風土民情推介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翔安的“美”。
退休后,他選擇來翔安大嶝生活。這一住就是5年,他說,每天從家里窗口看出去,就是千變?nèi)f化的藍天白云,紅日東升,白鷺飛翔,這樣的場景讓他百看不厭,心情愉悅。
今年81歲的朱泰儒是湖南人,1957年畢業(yè)后就被分配到沈陽原建筑工程部東北建筑設計院從事建筑結(jié)構(gòu)設計工作。1989年,到東北設計院廈門分院工作,就這樣,朱泰儒在廈門待了近30年的時間。
說到翔安這些年的變化,內(nèi)斂的朱泰儒一下打開了話匣子。他說,翔安建區(qū)前后,他見到的大嶝島巨大變化是讓他最為深刻的。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他從思明區(qū)幾次來大嶝島,去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購物,參觀戰(zhàn)地觀光園與金門縣府舊址,那時從島內(nèi)到大嶝,單程需要2小時多。而現(xiàn)在乘直達公交車走翔安隧道,過大嶝大橋,一個小時就到了。“這些年大嶝島的巨大變化,讓人驚嘆。”朱泰儒說,原先村民居住的厚重的紅磚厝石頭房,如今變成了框架樓房與西式洋房。村鎮(zhèn)宗祠修繕一新,每個社區(qū)都建有小型公園、健身場地,讓居民有舒適的休息場所。
而退休后的朱泰儒除了喜歡帶著老伴四處走走,還有就是閱讀一些講述翔安風土民情的書籍和刊物。他說他最喜歡閱讀的刊物就是《業(yè)翔民安》。“最初,我是從翔安區(qū)圖書館得到這份刊物,這份刊物讓我了解翔安時政、人物、視界、文藝,讓我了解這里的居民,熱愛這片土地。”朱泰儒說,《翔安歷史名人追蹤》、《張眼看翔安》等書籍讓他愛不釋手。不僅如此,朱泰儒還喜歡帶著翔安區(qū)的各種刊物和書籍到處去,帶到同安、集美各個區(qū),把翔安區(qū)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介紹給大家。“我希望自己能將翔安的風土人情推介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翔安的‘美’。”朱泰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