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公園一角

臺海網6月1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qū)附近將新增一座生態(tài)公園。昨日,記者從廈門翔安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獲悉,總建設面積3.1萬平方米的下鐘宅公園即將竣工,預計下個月開園。除了建設休閑、景觀設施之外,下鐘宅公園還鋪設了“海綿”設施,未來可集蓄周邊市政道路和小區(qū)的雨水作為綠化用水等。
擴建原有池塘,營造小橋流水人家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下鐘宅公園施工現場。公園的整體布局和構造已經呈現出來,現場作業(yè)人員正在對休閑亭、人行道、苗木種植做一些收尾施工。
公園內林木蒼翠,綠草茵茵,一大片水生美人蕉正嬌艷盛放。一條蜿蜒、清澈的溪流貫穿公園,溪流上方還設置了木棧道和閩南建筑風格的廊橋,給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悠閑感。
項目負責人魏曉亮介紹:“該公園的特色之一就是擴建了原先的池塘,做足‘水’的文章,新增的人工生態(tài)水系面積就有4700多平方米。”公園的水空間主要有兩類設計:一類是靜水,與廊橋、雕塑和植物相結合,增加美感和景觀效果;另一類是動水,利用場地內地勢高差形成跌水,營造動態(tài)景觀。
除了水空間,公園內還建設了多個親水平臺、休閑平臺、休閑廣場,可供市民健身休閑。廊橋、休閑亭、指示牌等附屬設施,均采用紅磚燕尾脊的閩南建筑風格,與周邊社區(qū)的閩南民居相呼應。
“海綿”集蓄雨水供公園綠化用
據了解,下鐘宅公園總建設面積約3.1萬平方米,整體空間布局呈“凹”字形,位于翔安東界路與城場路交匯處,與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qū)和鐘宅社區(qū)相鄰,目前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將于近期竣工。
“公園建成后,除了給市民一個健身休閑的好去處之外,它還像一塊巨大的‘海綿’,集蓄周邊的市政道路和社區(qū)的雨水。”魏曉亮說,公園內的池塘、生態(tài)水系、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等,都將成為集蓄雨水的空間,收集的雨水可轉化為公園內部綠化用水等。
現階段進入公園,會發(fā)現公園內好幾個地方已有大片的美人蕉正在開花。魏曉亮說,這些美人蕉不僅有美化作用,還有凈化水質的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此外,公園內部還種植了大量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據統(tǒng)計,公園的綠化率接近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