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父女兵”詮釋文明內(nèi)涵
動聽的歌聲,曼妙的舞姿,由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shù)中心帶來的歌舞表演,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為我們團隊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義工蔡普南看來,思明區(qū)城市義工協(xié)會之所以能保持活力,離不開創(chuàng)新。蔡普南說,這五年里,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打造了一個個品牌志愿服務(wù)項目,今年還組建了“義工講師團”,邀請專家學者、優(yōu)秀義工等對協(xié)會義工進行培訓,重在提升義工素質(zhì),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wù)。
老面孔帶來新面孔,大朋友帶來小朋友,思明城市義工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活力滿滿。方梓徽就是被爸爸方文杰“拉”進這支隊伍的,每到周末,不論是在輪渡還是中山路等人流聚集地,總能見到這對“上陣父女兵”,或撿拾垃圾,或督導交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文明內(nèi)涵。
從爸爸腰間的“小不點”,到如今已高過爸爸肩膀的大姑娘,五年的時間,從一個孩子身心品行的養(yǎng)成,最能看出變化。在當日的活動現(xiàn)場,方文杰、方梓徽家庭被授予“優(yōu)秀義工家庭”。“如今我們是全家總動員,一家三口一起當義工,做文明理念的踐行者和推行者。”在方梓徽媽媽李小艷看來,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愛護家園環(huán)境、傳遞正能量,這種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風家教。
“最美義工家庭” 志愿精神薪火相傳
“感恩又感動,這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藍永生和妻子、女兒一同走上頒獎臺,這個志愿服務(wù)標兵家庭被授予“最美義工家庭”榮譽稱號。藍永生告訴記者,新的一年他將迎來70歲生日,這個榮譽不僅是對他和家人的肯定,更是他最難忘、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藍永生,堅持做志愿者已經(jīng)數(shù)十載,被義工們敬稱為“藍爺爺”。藍永生奉獻的背后,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每當志愿活動結(jié)束,他總會把紅馬甲打包帶回家,老伴默默地幫著清洗晾曬,就是為了讓義工們能穿上干凈的紅馬甲。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從心出發(fā)。
從繁星點點到陽光璀璨,五年來思明城市義工隊伍的壯大,藍永生女兒藍芳看在眼里,更感動于心,“我覺得這就是薪火相傳的力量。”也正如藍永生所說,志愿服務(wù)沒有終點,共同播撒文明種子,弘揚志愿精神,讓更多人看到有愛的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