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希望廈門的歷史不要斷層
巷弄深處,魁星山摩崖石刻、玉屏書院碑記、洪載德舊居、陳化成祠、廈門古城墻……一處處文物沐浴在溫暖的秋日中,無聲地訴說著歷史,文物頻頻留住探訪者的步伐。
一路走一路看。15日下午,200多位市民朋友兵分三路,分別從中山公園魁星山摩崖石刻群、虎溪巖摩崖石刻群和廈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出發(fā),循著中山公園魁星山的石階一步步蜿蜒向上,兩側的巖壁上,“石瘦松肥云癡鶴老”、“三巡鷺江”、“峭碧”等11幅石刻逐一映入眼簾。
市民徐莉玲家住廈港,平時對歷史感興趣,家附近的破獄斗爭舊址,她就去參觀過。她建議,呼吁更多年輕一代一起來了解廈門的歷史文物,讓歷史不要斷層,代代相傳。
志愿者:發(fā)動大家一起來保護文物
在這場思明區(qū)文物守護行動中,市民參與保護文化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在活動現(xiàn)場,思明區(qū)發(fā)出征集令,向全市征集參與文物保護的志愿者。
在志愿者的申請表上,吳敏玲認真地填寫下了一家三口的名字,并認領了海后路42號洋樓,“這里我們經(jīng)常有路過,今天全家認領了這棟建筑,以后我們會盡量多地去那里走走看看。”一旁的兒子賴梓恒也說道,“我很喜歡廈門的老建筑,它們都很漂亮,要好好保護,不能破壞。”
林麗娜也以企業(yè)的名義認領保護深田路42號西式民居。“這棟房子我看了特別有感情,因為它和我婆家的房子一模一樣,這種建筑太漂亮了。”她說,公司里的員工都是“90后”,希望通過這次文物認領,讓年輕人也能感受悠久的文化歷史,發(fā)動大家共同來保護廈門的文物。
目前,思明區(qū)首批開放認領的三十個文物點,已全部被認領。值得一提的是,認領了鼓浪嶼時鐘樓的愛心企業(yè)——廈門尚鼓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發(fā)動了多家愛心企業(yè)共同來參與認領。據(jù)悉,其他文物點將分批開放供市民認領。
活動中,思明區(qū)還聘請何丙仲、廖寧等7人為“文物守護大使”,他們將對文物志愿者進行培訓和保護工作指導。中國建筑技術集團副總建筑師、福建省文物局古建筑專家?guī)鞂<伊螌幷f,思明區(qū)此次的文物守護行動,讓文物保護走出了原來很小的天地,通過活動讓文物保護、合理利用形成社會共識和文化自覺,讓文物保護更加深入人心。
開元街道文體干部周天旭,長期熱心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宣傳。作為基層工作人員,他也被思明區(qū)聘為文物守護大使。他說,開元街道屬地文物點多,層級高,文物保護工作十分重要,“今后我要主動加強文物知識學習,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保護工作之中。”
征集令1
三百處文物等您認領
您對歷史文物感興趣嗎?你想成為歷史文物的守護者嗎?快來加入思明區(qū)文物保護志愿者的隊伍吧。思明區(qū)即日起向全社會廣泛征集文物守護志愿集體和個人。
征集者要做什么呢?思明區(qū)表示,每月至少到所認領的文物點巡查2次,全年不少于24次,對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思明區(qū)文體出版局。此外,還要主動宣傳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文物業(yè)主、廣大群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據(jù)悉,文物志愿服務聘期為一年。
目前思明區(qū)有不可移動文物多達324處,其中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25處,除了首批30處文物已被認領外,其余將分批開放供市民認領。感興趣的市民也可撥打思明區(qū)文 體出版局電話5884208詳細了解,報名郵箱:wwbh2014@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