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給扶正的樹木澆水。(本報記者 王協(xié)云 攝)
臺海網(wǎng)9月22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大街小巷,小區(qū)公園,一棵棵臥倒的樹木總能引來關切的目光。無需多言,無需動員,一次次及時的救援換來了一棵棵樹木的新生。
湖濱中學,鏟車助力大樹重新“立正”;西堤路上,人機協(xié)力讓樹木挺直“腰桿”;前埔南四六七組團小區(qū),眾人合力扶正樹木……
文明又溫暖的思明人,正舉全區(qū)之力拯救倒伏樹木,救活的樹木數(shù)據(jù)在不斷刷新,令人倍感溫暖。
這是一場孕育生命的接力賽。今天,讓我們透過一個個現(xiàn)場,去感受樹木頑強的生命力和文明思明人的行動力。
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地點:西堤南路
一支專業(yè)力量參與搶救
機械鉤動繩子緩緩上升,繩子的另一頭是一株橫臥人行道的大樹,十余米高。慢慢地,慢慢地,大樹終于“站直”了。一旁的工人們趕緊上前,用杉木固定支撐,埋土,澆水……一氣呵成。
由于臨海,西堤南路的行道樹倒伏不少。昨日起,一支專業(yè)力量開始拯救這一路段的樹木。一大早,這支專業(yè)力量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這兩天的太陽很大,如果再不趕快扶起來,可能會影響綠樹的存活率。”來自廈門市融景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鄭躍忠心急地說道。
鄭躍忠說,“扶樹前要先修剪斷枝,樹穴也要挖得比根部要大一點,然后再用機械來吊裝。”
那么,樹扶正后怎么固定?鄭躍忠和工人們使用的是杉木,“一棵樹要四根杉木來固定,這是穩(wěn)固的四角樁。”
迎著夕陽,一棵棵站立起來的綠樹重新獲得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