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老人編“奧運竹具”,鼓勵閩籍健兒為國爭光
臺海網(wǎng)7月31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康澤輝文/圖)他開的貨車翻下30多米深的懸崖,大難不死,從此人生轉(zhuǎn)了一個方向。
如今,微縮竹編農(nóng)具,是他的“絕活”。他用雙手編出來的竹籃,比乒乓球還小。
他還很大方,只要有人開口,就免費幫忙編。
這個有趣的老頭名叫陳龍標,63歲,集美區(qū)灌口鎮(zhèn)井城村人。
里約奧運會將至,他的手又停不下了。這回,他編起了“奧運竹具”,要用這些竹具,鼓勵閩籍健兒們?yōu)閲鵂幑狻?/p>
手巧 兩個小時編成玲瓏竹籃
剖開,再剖開;細,再細,細到1.5mm寬的竹篾,在陳龍標粗黑的手中上下翻飛。兩個小時后,一個小巧玲瓏的竹籃成了。
用了44條竹篾,這個直徑不過35mm的竹籃,卻連一顆乒乓球都裝不下。頭發(fā)灰白的陳龍標樂此不疲。
在他的竹編作坊里,掛著這么一副對聯(lián):“一竹一世界 一手一驚奇”。
還真是,幾天前,導(dǎo)報記者目光所及之處,儼然是竹編農(nóng)具“博物館”。
竹編搖籃,農(nóng)村都少見了,小到能放在掌中。這瀝海蠣的籃子,懂的人就更少了,瀝完水,好過秤。
再看,裝土拾糞的糞箕,漁民用的魚簍,罩雞用的雞罩,讓牛兒學(xué)乖的牛嘴籠,挑谷子的籮筐,還有洗衣服用的籃子。
這些漸漸淡出視野的竹編農(nóng)具,在陳龍標的巧手之下,縮小了數(shù)十倍,成了微縮農(nóng)具展覽,收進了櫥窗里,供人們觀賞。
命大 翻下30米懸崖?lián)旎匾幻?/p>
如此過人的手藝,陳龍標卻說,“不用學(xué),看著就會”。他從小就“怪”,喜歡稀奇古怪的玩意。
十多歲時,他被家里喊回來放牛。為生產(chǎn)隊看秧苗時,他就在溪邊砍了根竹子,偷偷編竹編,給生產(chǎn)隊的牛編了個牛嘴籠,防偷吃。
那個年代,竹編的農(nóng)具很搶手,竹筐更甚,經(jīng)常買不到,陳龍標自告奮勇去買。騎車10公里以上,去漳州龍海,看了一上午,他很快無師自通,學(xué)會了編竹筐的手藝。
不過,20歲那年,陳龍標放下竹子,開起了拖拉機,后來換成了集裝箱貨車。貨車司機的身份,在第三十個年頭結(jié)束了,那一年,他差點丟了命。
那是2004年,陳龍標開車載著石板材,往漳州方向趕,路窄不慎,連車帶人翻下了30多米深懸崖?;杳詳?shù)日,他才被人發(fā)現(xiàn)救起,在醫(yī)院躺了數(shù)月,死里逃生。
心熱 竹編微縮農(nóng)具都免費送
開不了車,但陳龍標也閑不住。他重新拿起了竹編,“以前的竹編農(nóng)具現(xiàn)在很少人用,那我就把它們變小,讓大家看”。
很多農(nóng)具、工具,他都能做出來,但年輕時常見的竹編搖籃,卻一直沒有琢磨透。他開始四處打聽會編搖籃的人,后來打聽到漳州有一位師傅會編。幾經(jīng)周折,他到漳州拜師學(xué)藝。
不過,編竹編很費時,做一件作品,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三四個小時。費時耗力的微縮竹編農(nóng)具,陳龍標居然都免費送人??偣菜土硕嗌?,他也說不清。
為了算清楚,2014年開始,陳龍標找了些硬紙板,自己做起了記錄。每個需要的人,他就記上一筆,留下名字和電話,“只要說了,正常3天后就有了”。
四五張紙板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300多人,近的有鄰居街坊,遠到河南、陜西等地的人。陳龍標說:“什么人都有,小朋友、高中生,附近工地上的工人,還有廈門大學(xué)的老師。”
希望 “奧運竹具”為健兒鼓勁
里約奧運會將至,陳龍標又玩起了“竹編奧運”。他想用這些“體育竹具”,鼓勵健兒們?yōu)閲鵂幑狻?/p>
陳龍標年輕時,就是乒乓球好手。長球、短球,角度刁鉆,常常調(diào)得對手暈頭轉(zhuǎn)向,再打個猝不及防。
“這可是國球!”陳龍標剖出了此生最細的竹篾,編了顆乒乓球,又花了一天工夫,配了把竹編乒乓球拍。
別看63歲了,陳龍標仍酷愛健身。他的家里有塊鐵塊,體積不大,分量沉實,上舉下放,考驗的是握力和臂力,但上門拜訪的,還沒人能贏過他。
這象征著力量。陳龍標又編了個舉重比賽中的杠鈴,希望閩籍女子舉重63公斤級選手鄧薇奧運奪金。
羽毛球拍和球,則是希望奧運冠軍林丹能再續(xù)輝煌。
遺憾 想授課卻苦于無人來學(xué)
陳龍標很自豪:“大家都喜歡我的竹編作品。”但他也心事重重。
年紀大了,陳龍標的眼睛花了,加上原本自家的竹林也越來越少,這門手藝苦于沒有傳人。
在陳龍標看來,微縮竹編手藝,學(xué)起來并不難,有耐心和興趣,很快就能學(xué)會,“但如今塑料替代了太多,這種不賺錢的竹編,哪里有人來學(xué)”。況且,他還都是免費送人,分文未取。
頗感欣慰的是,這個夏天,陳龍標的22件微縮竹編農(nóng)具,被當(dāng)?shù)匾凰W(xué)的農(nóng)具展覽館收藏,供同學(xué)和老師們參觀。
“我這條命都是撿回來的,就想做點奉獻。”陳龍標說,“我教徒弟不要錢,只要你們想學(xué),我隨時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