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來走路的毛毛蟲已經“爬”遍世界,它是《好餓的毛毛蟲》里的“主角”,這本故事再簡單不過的兒童繪本銷量居然超過了2000萬冊,被譯成30多種文字。加拿大美人魚劇團即將把活生生的它帶到海滄的舞臺上。
8月24日-25日,廈門滄江劇院開幕演出季暨海絲藝術節(jié)將引入這部兒童劇,連演兩場,讓更多小朋友看到這部“會動”的童話書,看毛毛蟲長大變蝴蝶,一同享受戲劇帶來的快樂。
為了追求對于原著的“神似”而不只是“形似”,美人魚劇團特意將《好餓的毛毛蟲》制作成一出黑光劇。黑光劇的特色是將燈光和色彩作特殊處理,營造出奇幻的效果。黑光劇的舞臺布景是全黑的,演員也全身著黑衣或蒙上黑布,臺前只以燈光照射,因此演員看起來幾乎是隱形的。演出時,演員手持涂上螢光的道具、或在身體某些部位涂上色彩,讓舞臺上顯現(xiàn)出許多奇妙的影像。以黑光劇來復現(xiàn)《好餓的毛毛蟲》,正是利用了這種特殊的舞臺形式來完成對于原作立體感、魔法感的嫁接。
《好餓的毛毛蟲》的繪本很短,讀一遍大概只需要5分鐘。美人魚劇團并沒有刻意去拉長這個故事,舞臺呈現(xiàn)也不過區(qū)區(qū)20分鐘。
節(jié)目很短但制作可不馬虎。“家長帶孩子進劇場,也許是想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也許是想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但最終,我們是想讓他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該劇團負責人說,“創(chuàng)作兒童劇,最重要的是以兒童為中心。比制作經費、市場包裝更重要的,是貫穿于演出的愛、溫暖與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