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24日訊,據廈門晚報報道。“一個人不讀書,像一只青蛙在井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是集美灌口人陳學霖的讀書觀。從祖父、外祖父,到父親、母親都喜歡看書、看報,在家人的影響下,他從小也愛上了讀書看報,如今還經常引導孫子、學生多讀書,他說,讀書是家庭和諧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受祖父輩影響愛上讀書,如今常在工作室里寫字看書
在灌口老街,陳學霖有一處店面,小店的3樓是他的工作室,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在工作室里寫字、看書。一本《書法字典》伴隨了他30年,封皮和封面都翻破了,但他還經常放在案頭。他喜歡文史類、哲學類、美學類的書籍,但最愛閱讀的還是與書法相關的書籍,他說兩千多冊藏書中,書法類的占了一大半。
陳學霖說,祖父、外祖父都讀過私塾,平時都喜歡讀書看報。父親是廈門師范畢業(yè)的,做過老師,如今80多歲了,還是經常手不釋卷,常常翻看養(yǎng)生類書籍。
受家庭熏陶,陳學霖在上小學時就喜歡讀書寫字,現(xiàn)在還保存著上世紀七十年代臨摹時用過的《多寶塔碑》字帖。在他上高一時曾偶爾讀《廈門日報》,他外祖父看見后很高興,臨去世時還囑咐他要堅持讀報、讀書。如今他已經是《廈門日報》《廈門晚報》的忠實粉絲。
讀書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家庭和諧的推動力
工作后,買書就成了家常便飯。1986年,陳學霖報名書法函授學校,作為優(yōu)秀學員被邀請參加西安筆會,在筆會時拜訪名師,買了很多字帖。
他常說“一日不書,三日難補”,練書法與讀書一樣,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每日讀書,每日練書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練習書法不僅要臨帖,看書法類的書籍,還要看很多傳統(tǒng)文化的書。哲學、美學類的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提升素養(yǎng),融會貫通。”
離開原單位后,他依舊經??磿①I書,每天堅持練書法,有時候晚上練到12點。他說,現(xiàn)在全家經常與書為伍,在書中汲取知識,提高修養(yǎng),享受快樂,不斷成長。讀書成為了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家庭和諧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如今孫子也在家人的影響下喜歡上看書。
陳學霖說,“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可以提高一個人素養(yǎng),可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