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鸕鶿在用于做人工航道的浮筏泡沫上享受日光浴,場面非常壯觀。
臺海網(wǎng)12月1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新聞助理 洪毅鋒 記者 戴舒靜) 最近,金嶝海域的上空很歡騰,每天一早,就有一大群鳥飛躍這里。它們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群“黑衫軍”是大雁呢。其實,它們是來自北方、在金門過冬的鸕鶿。
據(jù)介紹,鸕鶿是大型候鳥,俗稱魚鷹,國內(nèi)旅游景點如桂林漓江上經(jīng)??梢?。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鸕鶿陸續(xù)由北方飛到金門,途中在慈湖、太湖一帶棲息。
眼下正值金門鸕鶿的盛季,由于大嶝有成片的牡蠣和紫菜養(yǎng)殖區(qū),因此很多鸕鶿群都把大嶝當作“食堂”,白天飛來大嶝覓食嬉戲,晚上則飛回金門休憩。
所以現(xiàn)在到大嶝,經(jīng)常可以看到它們吃飽喝足后,慵懶地站在用于做人工航道的浮筏泡沫上,展開雙翼享受日光浴,黑壓壓的一片。一有人驚擾,它們便展翅貼著海面飛,場面非常壯觀。
大嶝居民因鸕鶿喜歡貼近水面飛行的習性,稱其為“海趕”,很形象地描繪出這種猶如“趕海”的情景。至今在大嶝還流傳一句“海趕飛上山,破裘拿來披;海趕飛落海,破船撿來駛”的俗諺。
據(jù)介紹,如要在大嶝賞鸕鶿,有兩個最佳時間點:上午6時至8時,鸕鶿飛來覓食;下午4時至5時30分,那是鸕鶿的歸巢時間??贷R鶿的最佳地點有兩處:一在大嶝沿岸村莊,尤其是雙滬至陽塘海邊一帶,視野開闊,障礙物少,便于觀賞;二在大嶝到小嶝的渡輪上,航道兩旁的浮筏泡沫都是它們集中休憩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