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每條根須都系有紅色許愿條。
臺海網(wǎng)5月22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日是望而卻步的“猴兒尾”(閩南話音譯,“鬧鬼地”的意思),如今卻是熱門的“許愿林”。最近,大嶝北門社區(qū)的一棵獨木成林的百年大榕樹,成了大嶝島上的熱門旅游景點,根須上每天都系滿紅色的許愿條。
【現(xiàn)狀】
紅色許愿條系滿根須
   女游客直呼好美
“哇,好美啊,怎么會有那么多紅布條???”昨天,記者來到這片“許愿林”時,兩三輛旅游電瓶車載著十幾名游客剛好在路邊停下來,看見林內(nèi)隨風飄逸的紅布條,女游客們興奮地沖進林中合影。
這片“許愿林”其實是棵百年大榕樹,面積有兩三百平方米,樹高近10米,郁郁蔥蔥的。奇的是,每條垂下的根須都鉆進泥土里,并長成了粗壯的樹根,根須密密麻麻的,如要進到林子里,需低頭側(cè)身從根須之間穿過才行。幾乎每條根須上,都系滿了寫有名字的紅色許愿條。
【歷史】
周圍曾“鬧鬼”
   村民們一度不敢靠近
大嶝“當?shù)赝ā奔鎸в卫详愓f,在大嶝島,上百年的榕樹不少,這棵大榕樹不是年歲最大的一棵,但肯定是最“神秘”的一棵,它不僅獨木成林,而且傳說大榕樹周圍曾“鬧鬼”,村民們一度不敢靠近。
老陳說,這棵大榕樹以前靠海,每到夏天,那一帶時常有人在海邊溺水而亡,村民們都覺得那一帶有點邪門,稱之為“猴兒尾”。因此,在平時,不僅小孩不敢去那里,連在附近干活的大人,一看太陽要下山了,不敢在那里多逗留,匆匆收拾農(nóng)具就往家趕。
老陳說,隨著大嶝島開發(fā)和老百姓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近幾年,大家不再對那一帶那么害怕了,而且,村民們還集資在那里建了一座叫“回歸堂”的廟,這棵大榕樹和廟一起接受村民們的香火。慢慢地,這棵樹逐漸成了村民們心目中的“許愿林”。
【原因】
泥土松軟
   為獨木成林創(chuàng)造了條件
為何這棵大榕樹會獨木成林呢?老陳說,這很可能跟它所處的位置靠近沙灘、泥土較為松軟有關。大榕樹下的土,只要用鐵鍬挖兩鏟,立刻就會露出沙子來。與其他在硬地上生長的榕樹相比,這棵大榕樹垂下的根須更容易扎進松軟的土壤中。
老陳回憶,大榕樹旁邊以前有部隊的營房,后來部隊撤走了,但營房保留了下來。他分析,大榕樹能長得那么好,還跟當時的官兵悉心照料有關。
老陳說,除了這棵大榕樹,小嶝島和角嶼島上也有兩棵獨木成林的大榕樹,小嶝島上的那棵年歲或許比這棵還大,角嶼島上的那棵榕樹,就位于守島官兵的營房旁,因為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至今枝繁葉茂。
   文/圖 記者 戴舒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