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4日訊 據(jù)廈門電視臺報道 所謂“脫單盲盒”,就是單身男女將含有個人聯(lián)系方式的信息放入盒中,然后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最近一段時間,“脫單盲盒”風靡各大社交平臺,我市也出現(xiàn)了銷售“脫單盲盒”的“脫單便利店”等,還有部分商家甚至由“脫單盲盒”延伸出了線下交友和相親等服務。這種“脫單盲盒”的信息真實可靠嗎?我們來看記者的調查。
線上線下興起“脫單”生意 盲盒成年輕人社交新方式
在嘉禾路的一家小酒館,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脫單盲盒”,它們被分門別類,裝在了不同的小格子里。豎排的分類是十二星座,橫排的分類上寫著“烹飪好手”“藝術氛圍”“腳踏實地”等性格特征。男生和女生分別用藍色瓶子和粉色瓶子區(qū)分開來,顧客可以根據(jù)對應的類型放置自己的瓶子或選擇感興趣的瓶子。隨機打開了幾個瓶子,我們看到里面留下的個人信息都比較簡單,大多是姓名、生日 、身高、微信號等基本信息。小酒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里填寫個人信息的大多是80后、90后群體,也有少部分是00后。
小酒館運營經(jīng)理 陳美美:更多是想說,來我們酒館的一些客戶,來這邊有更多的體驗,讓從來沒見過你的異性朋友來認識到你。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脫單盲盒”,記者發(fā)現(xiàn)了我市還有“脫單便利店”等線下實體店在銷售“脫單盲盒”。用戶只要支付幾元錢就能投遞、拆開一個脫單盲盒,認識一名異性。一些商家還延伸出了沉浸式交友會等線下脫單活動。
除了線下實體店外,線上也有不少銷售“脫單盲盒”的渠道。記者嘗試聯(lián)系了其中一個商家,并向對方提供了個人信息、照片,但對方并沒有向記者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反而讓記者在一個婚戀網(wǎng)站上注冊會員。“脫單盲盒”信息的真實性讓人存疑。
市民:風險應該會有,這種形式在當下,雖然是可以幫助年輕人拓展一些他的社交,但是不一定會比現(xiàn)實當中來得更真實。
市民:我覺得這種挺有趣的,通過這種方式去多接觸一些人,也挺好的,無論能不能到最后,能不能走在一起,但是也是一種機會。
市民:太隨機了,如果是像這種周邊的還有可能,要是有些社恐可能就需要這種方式。
“脫單盲盒”存在一定風險 謹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專家表示,脫單盲盒能夠“火”得起來,在于現(xiàn)代婚戀觀的轉變。一方面,年輕人們有更多的渠道、更包容開放的觀念去認識陌生人、經(jīng)營親密關系。另一方面,社會流動性加快,現(xiàn)代人愛情、婚姻的基礎也變得更加不穩(wěn)定,“脫單盲盒”也是一種對于嚴肅議題的自我調侃、自我消解。
廈門理工學院教授 郭肖華:可能是因為大家對愛情的信心不夠,或者對婚姻的信心不夠,所以用了這樣的一種方式,自我消解。
作為一種社交方式,“脫單盲盒”確實能夠幫助一些有社交恐懼癥的人擺脫社交的尷尬,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個人信息泄漏、被陌生人騷擾這些風險也是同步存在的,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另外,不論是經(jīng)營“脫單盲盒”的商家還是投遞“脫單盲盒”的個人,如何避免“脫單盲盒”內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都需要格外重視。
廈門理工學院教授 郭肖華:增加一些趣味性,增加一些手段倒無可厚非,就擔心就是說用這種方式最終為那些不法分子,比如說他在線上斂財提供一些方便,販售一些假的信息,甚至說植入很多其它的商業(yè)信息,這個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