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
韓日“慰安婦”協(xié)議、關閉開城工業(yè)園區(qū)、部署“薩德”、崔順實“親信干政”事件爆發(fā)。最令韓國民眾無法接受的是,政治、安保、經(jīng)濟等諸多重大國家決策,很有可能是受一個非公職的“江南大媽”的背后操控。
1月11日,在韓國首都首爾,學生們手舉標語與“慰安婦”少女像合影。當日,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像被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戴上了圍巾和手套。少女像旁,正在參加第1265次為解決日軍“慰安婦”問題示威的人群拿著象征“慰安婦”經(jīng)歷破繭而出的黃色蝴蝶標語,手舉寫著“我們不想在還沒被解放的國家生活”“反對撤回少女像”的牌子,反對韓日“慰安婦”協(xié)議的簽署。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樸槿惠前三年的外交政策平衡兼顧,游刃有余,得到了中美兩大國的支持,取得不菲成績。
但她在執(zhí)政的第四年突然變臉轉身,嚴重誤判地區(qū)形勢。
慶尚北道星州郡開商店的居民方民洙對記者說:“部署‘薩德’對國家百害無益。”
3月8日,在韓國慶尚北道星州郡的星州高爾夫球場附近,抗議民眾與警方對峙。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樸槿惠政府的外交政策外表華麗:朝鮮半島信任進程、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歐亞倡議……但還沒播下種子便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冷戰(zhàn)式的思考方式和極端決定。
2002年,樸槿惠收到來自朝鮮的邀請。她在平壤受到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接見。作為冷戰(zhàn)時期敵對的朝韓領導人金日成和樸正熙的子女,金正日和樸槿惠的會面,被認為是南北對話和解的契機。
2016年2月,樸槿惠政府單方叫停開城工業(yè)園區(qū),朝韓關系全面中斷,南北局勢陷入歷史最冰點。這就是她說好的“南北信任進程”?
此舉,也被輿論評價為樸槿惠“一敗涂地”的對外政策中,最令人痛心的翻臉。
2月11日,在韓國坡州,一名男子在開城工業(yè)園區(qū)附近的統(tǒng)一大橋上使用電腦。新華社/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