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1月5日,韓國首爾,韓國憲法法院舉行總統(tǒng)樸槿惠彈劾案第二次公開庭審辯論。
12月13日,韓國代理總統(tǒng)黃教安在總統(tǒng)樸槿惠遭彈劾停職后,首次召開國務會議,要求內閣和全體公職人員聽取民意,為重振經濟、改善民生、維護公民安全,全力以赴。
12月18日,韓國國會負責彈劾公訴事務的委員團和律師團,在國會公開了樸槿惠方面的答辯狀。樸槿惠的律師團隊強調,迄今為止提出的所有指控,都沒有堅實的證據支撐。樸槿惠也否認她參與了其好友崔順實的涉嫌犯罪行為,崔順實被指控干預政府事務和高官人事任免,并利用她與樸槿惠的友誼獲取個人利益。
2017年1月1日,樸槿惠在青瓦臺與媒體記者座談,就“親信干政”事件全面否認相關指控。樸槿惠表示,傳言和報道歪曲了事實,她將認真應對獨立檢察組的調查。
1月3日,韓國憲法法院正式啟動對總統(tǒng)彈劾案的審理程序。由于樸槿惠本人沒有出庭,首場庭審辯論僅持續(xù)9分鐘即宣告結束。
1月10日,樸槿惠律師團在總統(tǒng)彈劾案新一輪庭審時,向憲法法院提交答辯狀,交代了2014年4月16日“世越號”沉船事故當天,其7小時行蹤。在答辯狀中,樸槿惠稱因身體狀況不佳,當天留在官邸工作。
1月16日,“親信干政”事件主角崔順實在總統(tǒng)彈劾案庭審時承認,曾審閱并修改過總統(tǒng)樸槿惠的演講稿。青瓦臺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范同日出庭坦白,曾接到來自樸槿惠的關于赦免SK集團會長等指示,全面承認此前對樸槿惠的指控。
1月24日,為抗議“親信干政”事件,2016年12月底從執(zhí)政黨退黨并自立門戶的“反樸槿惠派”正式舉行創(chuàng)黨大會,將其新建黨名確定為“正黨”。
1月25日,樸槿惠在遭彈劾被停職后首次接受媒體采訪。她表示,“親信門”不像是偶發(fā)事件,疑似有背后勢力從很久以前開始策劃。樸槿惠的這一做法被韓國在野黨批評試圖轉移視線,打庭外輿論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