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在福建工作的時候,每天都要看吃菜的問題。”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回憶往事,要求抓好“菜籃子”“米袋子”。在總書記心中,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最終目的。
一蔬一飯,皆系民生。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是牽掛著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湘西十八洞村大齡男青年的“脫單”情況,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村民的出行問題,青海農牧民的“保健室”,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有力推動下,一件件“揪心事”正變成“舒心事”。溫暖的變化,生動詮釋了“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在與外賓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進入新時代,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xù)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幸福成為新時代壯美畫卷最為溫暖的底色。
“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發(fā)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心懷“國之大者”、心系萬家安樂,帶領全黨把握為民造福這一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在共同奮斗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發(fā)展新藍圖、民生新圖景溫暖人心、催人奮進,為億萬人民追夢圓夢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在老百姓心中,習近平總書記是“全國人民的福星”“群眾的貼心人”“自家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黨心民心所向,是億萬人民不可撼動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春天里的兩會看中國,廣大代表委員履職盡責,展現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機與活力;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揮灑汗水,為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力。奮進的步伐,堅守的身影,彰顯著“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yōu)楝F實”的遠大志向,見證著“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的堅定信心,激蕩著“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進”的實干力量。
今天的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更有志氣、骨氣、底氣,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chuàng)造精神,正在滿懷信心書寫新時代中國發(fā)展新的恢宏史詩。

在吉林化纖集團國興碳纖維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整理碳纖維原絲(2022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