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合力:“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
“來了,總書記來啦!”
2012年12月24日全天和25日上午,在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順利實現新老交替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即冒著零下10多攝氏度的嚴寒,一一登門走訪8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
進門時,與每一位同志緊緊握手;深情回顧同民主黨派老一代領導人交往的情景,積極回應各民主黨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走訪結束時,囑咐大家外面冷,要注意身體……習近平總書記情深意切。
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坦誠交流、寄予希望;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歡聚一堂、誠摯問候;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共商國是、暢敘友情……習近平總書記身先示范,為黨交肝膽相照的黨外朋友。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今年7月12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疾熘?,當習近平總書記對師生、對村民、對社區(qū)居民們講起“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話音未落,現場千百個聲音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2020年5月27日,孩子們在新疆和田市團城的鴿子巷玩耍。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民族地區(qū),留下了一個個溫暖瞬間——
在大涼山腹地的彝族村民家,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圍坐在火塘邊,謀劃精準脫貧之策;

2020年9月2日拍攝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蕎窩鎮(zhèn)云盤山村的村民新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xiāng)八岔村,贊揚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

2020年7月21日,學員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伊瑪堪傳習所練習演唱伊瑪堪。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云南騰沖市清水鄉(xiāng)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按照當地習俗,敲響三聲木鼓:一聲鼓響風調雨順,二聲鼓響國泰民安,三聲鼓響四海升平;
……

2020年5月15日,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xiāng)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廣場上休息。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
2021年7月22日,在西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拉薩西郊的哲蚌寺。
“宗教要和順、社會要和諧、民族要和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發(fā)展,都必須同所在社會相適應,這是世界宗教發(fā)展傳播的普遍規(guī)律。

2021年10月21日,工作人員進行布達拉宮年度粉刷工作。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4個多月后,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述了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引導和支持我國宗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營造良好環(huán)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yè)座談會上強調的三個“沒有變”,為民營企業(yè)家吃下“定心丸”。
出席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勉勵他們秉持崇高理想努力報國為民;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當面聽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十四五”規(guī)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
今年6月30日至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并視察香港。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喜慶時刻,帶來全國人民的熱烈祝賀和美好祝愿;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為香港長治久安和長遠發(fā)展,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yè)行穩(wěn)致遠指明航向。

2022年7月1日,香港特區(qū)政府在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新華社發(fā)
“距我上次到香港來,已經過了5個春秋。這5年,我一直關注著香港,掛念著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話語真摯。
把海外僑胞等力量凝聚起來,對于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和促進祖國統(tǒng)一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強調:“團結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共同的根讓我們情深意長,共同的魂讓我們心心相印,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德,我們一定能夠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時代新篇章。”
2020年10月,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具有潮汕僑鄉(xiāng)特色的僑批文物館。時任館長林慶熙向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介紹了寫批、寄批、送批、回批的具體流程,以及一封封“僑批”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建設事業(yè)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受感動,“華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愛國愛鄉(xiāng)。他們在異鄉(xiāng)歷盡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頑強地生存下來,站穩(wěn)腳跟后,依然牽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有一塊錢寄一塊錢,有十塊錢寄十塊錢。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心。”
民主黨派、無黨派、民族、宗教、民營經濟、新的社會階層、港澳臺海外……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懷下,數億各方面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