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夏時節(jié),萬物并秀。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在古城西安拉開帷幕。
5月17日下午至18日晚間,習近平主席分別同中亞五國元首會談,并在西安大唐芙蓉園為遠道而來的貴賓舉行了獨具特色的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此次元首外交有哪些獨具匠心的安排,傳遞出怎樣的信息?五場雙邊會談有哪些重要成果?《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視頻:習近平和彭麗媛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并共同觀看演出
01
大國盛禮 恭迎賓朋
18日晚,西安大唐芙蓉園,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這場歡迎儀式在地點選擇、形式設(shè)計上都獨具特色,傳遞深意。
西安,緣何成為此次元首外交的重要舞臺?
時光回溯到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正是從這里出發(fā),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紫云樓是大唐芙蓉園最主要的仿唐建筑群之一。18日晚的迎賓表演就是以紫云樓為背景。(總臺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昔日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正是當今中國和中亞經(jīng)貿(mào)往來的樞紐。
在西安為中亞五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體現(xiàn)出中國期待與中亞五國繼往開來、加強合作的愿望。

△歡迎儀式在這里舉行。(總臺記者孫楠拍攝)
當晚的迎賓表演以“大唐盛禮”為主題,復原唐朝時期迎賓禮儀,以傳統(tǒng)文化之“禮”,迎遠道而來之“賓”。
比如,迎賓表演中的“佾舞”是中國古代規(guī)格最高的禮儀舞蹈,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符號。舞者左手橫拿“籥”、右手直拿“翟”,籥翟結(jié)合,展現(xiàn)“仁義禮智信”的精神特質(zhì),表達對友人的敬意。

△佾舞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符號。(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比如,迎賓表演中身著唐代紅色官服的男子,雙手平伸,指尖交錯,左手在外,掌心向內(nèi),舉手至額,欠身行禮,以中國傳統(tǒng)的“天揖禮”表達對賓客的敬意。

△揖禮,漢民族的相見禮。(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再比如,“芙蓉花舞”創(chuàng)意取自唐詩“清水出芙蓉”,通過芙蓉花開綻放起舞,呈現(xiàn)出“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長安”的美好場景。

△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長安。(總臺央視記者張淳拍攝)
在當晚的歡迎宴會上,習主席發(fā)表歡迎致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中亞各國元首。他說,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是我們這代領(lǐng)導人著眼未來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人民期盼。

△歡迎晚宴的餐臺設(shè)計融入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元素,并穿插中國和中亞五國的標志性建筑,獨具匠心。(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宴會后,習主席夫婦同貴賓們共同觀看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shù)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shù)節(jié)開幕式演出。

△來自中國和中亞五國的歌手聯(lián)袂演唱《美美與共》。(總臺記者孫楠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