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tǒng)埃馬紐埃爾·馬克龍26日公開談論“向烏克蘭派兵”,美國、英國、德國、波蘭等西方盟友紛紛否認打算派地面部隊。有分析認為,馬克龍之所以打破這一禁忌,主要是為發(fā)出“政治信號”。但無風不起浪,西方繼續(xù)“切香腸”式軍援烏克蘭,增加與俄羅斯爆發(fā)直接沖突的風險。

2023年6月1日,在摩爾多瓦布爾博阿克,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第二屆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后參加新聞發(fā)布會。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法新社27日援引一名歐洲軍方消息人士的話報道,歐洲盟友研究向烏克蘭派兵已有幾個星期,且美國支持這一設想。
馬克龍26日在巴黎主持“支持烏克蘭國際會議”,在發(fā)布會議成果時說,會議未就向烏克蘭派兵達成共識,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我們將竭力確保俄羅斯無法贏得這場戰(zhàn)爭。”
馬克龍沒有就會議關于“派兵烏克蘭”的討論作具體介紹。法國外交部說,這一想法并不是要派法國軍隊到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直接交戰(zhàn)。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說,會議討論派兵到烏克蘭掃雷和訓練烏軍,但沒有達成共識。
波羅的海三國主張加大援烏力度。立陶宛國防部長阿爾維達斯·阿努紹斯卡斯告訴媒體記者:“我們在討論訓練任務。”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法國籍前高級官員卡米耶·格朗說,馬克龍的“派兵”言論是“重大政治信號”,有三層含義:“告訴烏克蘭,我們準備為支持他們而承受風險;告訴俄羅斯,這場戰(zhàn)爭對我們非常重要;告訴公眾,事關重大,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烏克蘭危機升級進入第三個年頭,西方官員承認,烏克蘭軍隊缺乏武器彈藥和兵力,俄羅斯軍隊正在占據(jù)上風。按照路透社的說法,馬克龍因而匆匆召集這場“支持烏克蘭國際會議”。
2月23日,在位于紐約的聯(lián)合國總部,安理會舉行烏克蘭問題高級別公開會。新華社記者謝鍔攝
法新社認為,馬克龍這番言論代表他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角色轉變。多年來,他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俄烏之間的一名高級別調解人。
法國參與達成旨在化解烏克蘭問題的明斯克協(xié)議。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fā)起特別軍事行動前,馬克龍還飛赴莫斯科,試圖在最后一刻勸說俄羅斯。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如今,馬克龍渴望打造歐洲最支持烏克蘭的“人設”。
美國智庫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說,馬克龍的“派兵論”反映出他對俄立場強硬程度不斷增加。“或許這是一種戰(zhàn)略模糊,意在促使普京按照烏克蘭方面的條件談判。”
加布耶夫指出,實際上,已經(jīng)有一小部分西方國家軍人以及不少雇傭兵在烏克蘭參戰(zhàn)。不過,他無法想象法國社會會支持向烏克蘭派出大批法軍部隊。
法國軍事歷史學家米歇爾·戈亞說,馬克龍的言論“無疑代表一種言辭上的升級”。
俄羅斯智庫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說,馬克龍的話“會讓俄羅斯一些人驚訝”,促使俄方更加強硬,尤其是在核威懾上。
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2月15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結束。會議就加強北約的威懾和防御以及對烏克蘭的支持等問題展開討論。這是2月1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北約總部一角。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北約曾公開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派遣北約作戰(zhàn)部隊,理由是擔心俄烏沖突升級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沖突。然而,不少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培訓烏軍士兵,還有一些西方國家的雇傭兵赴烏克蘭作戰(zhàn)。
法新社報道,過去兩年來,西方已經(jīng)多次越過早前設定的紅線,不斷升級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的水平。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巡航導彈,這在兩年前不可想象。
按照馬克龍的說法,兩年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發(fā)起特別軍事行動時,西方國家一些人主張“絕不”向烏克蘭提供坦克、飛機或遠程導彈,但后來改變態(tài)度。這些人如今同樣主張“絕不”向烏克蘭派兵,但可能在“6到12個月后”改變看法。
一些分析師說,西方對烏軍援是一個不斷“切香腸”、不斷打破禁忌的過程,不斷試探俄方底線。俄方不斷向西方警告沖突升級風險,但西方似乎沒有聽進去。
馬克龍26日說,西方國家將組建第九個國際聯(lián)合陣線,進一步“動員”有能力的國家向烏克蘭供應“能夠實施縱深打擊的中程和遠程導彈”。先前八個聯(lián)合陣線旨在簡化對烏克蘭的武器移交,包括防空系統(tǒng)、火炮和彈藥。
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主任伊戈爾·科羅特琴科告訴俄衛(wèi)星通訊社記者,可以通過這一舉動推測,烏克蘭軍隊將使用西方援助的高精度遠程導彈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的關鍵基礎設施,而不是發(fā)動新的反攻。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27日警告,向烏克蘭提供適合深入打擊俄羅斯的武器,“無異于自取滅亡”。
(來源:新華社 胡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