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海局勢升級,國際海運受到干擾,其中對于集裝箱航運的影響尤其明顯。上海航運交易所1月26日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相比前一周,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shù)上漲9%,同時歐洲航線上漲12.9%。隨著運價的持續(xù)飆升和運輸時效的延長,全球供應鏈受到哪些影響?
據歐洲農業(yè)和農產品貿易聯(lián)絡委員會預計,紅海危機可能會影響歐盟價值700億歐元的農產品進出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紅海危機對糧食等大宗商品影響最大。在供應鏈方面,物流、安全、保險、護航等成本都會大幅上升。這些損失可能最終會由全球的消費者、生產商、運輸商來承受。

此外,運力不足、運輸時間延長的問題在汽車制造業(yè)也有所體現(xiàn)。由于亞洲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中占較大市場份額,因此紅海危機影響了整個汽車供應鏈。其中,歐洲的車廠已經感受到了影響,此前,特斯拉、沃爾沃等公司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部分工廠需要暫時停產。對此,專家表示,此次“紅海危機”也表明了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張曉燕:供應鏈需要有韌性,它一定是分散風險的。我們要打造多條路線,才不會受某一個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除地緣政治沖突影響外,多國利率居高不下、國際貿易不振、氣候災難多發(fā)等,也增加了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而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專家表示,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應該積極擴大內需、大力發(fā)展制造業(yè),加快綠色轉型,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來“穩(wěn)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朱民:中國制造業(yè)占全球制造業(yè)30.8%,等于美國、德國、日本加韓國的總和,這4個國家只占到29.6%。制造業(yè)數(shù)字化其實走得非???。所以做強做大制造業(yè)是中國經濟穩(wěn)住很重要的一方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