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報》12日報道,美國總統(tǒng)拜登曾對烏克蘭許諾“只要需要就會支持”,兩國步調(diào)大體一致,但近段時間,美烏之間的“團結”逐漸顯露裂痕。
《政治報》說,明面上看,拜登和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幾乎沒有分歧。上月,拜登在事先沒有宣布的情況下訪問烏首都基輔,兩人展示了團結。不過,《政治報》記者通過對美國10名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和專家的訪談,看出美烏在幾個方面有分歧。

這是2022年2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比如,烏克蘭死守東南部城市巴赫穆特,但后者在美方眼中并非戰(zhàn)略要地。俄軍已經(jīng)包圍巴赫穆特9個月之久,而烏克蘭拒絕放棄這座已成為廢墟的城市。
多名美國政府官員憂心忡忡,認為烏克蘭為巴赫穆特耗費太多兵力和彈藥,將削弱烏軍發(fā)起春季反攻的實力。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說,守住巴赫穆特的“象征價值大于它的戰(zhàn)略和作戰(zhàn)層面價值”。
《政治報》說,烏方?jīng)]有理會美國的意見。

這是2022年2月10日在烏克蘭基輔拍攝的政府辦公大樓。新華社發(fā)(謝爾蓋·斯塔拉斯堅科攝)
此外,《紐約時報》7日以美國政府官員為消息源報道,根據(jù)所謂美方最新情報,一個親烏克蘭團體制造“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8日否認烏方與爆炸事件有關。他在歐盟防長會議期間告訴媒體記者:“這不是我們所為。”
烏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7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烏方與爆炸事件無關,也沒有關于“親烏克蘭的破壞組織”的相關信息。
俄羅斯方面批評相關報道是為“轉移視線”,呼吁徹查。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說,美國政府內(nèi)部對俄烏沖突“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目標”。
按照麥考爾的說法,國家安全委員會內(nèi)部對于向烏克蘭提供何種武器存有分歧,“我與許多軍方高層聊過,他們大多支持(向烏克蘭)提供陸軍戰(zhàn)術導彈(ATACM)”。但政府不同意,一是因為美軍庫存不太富余,二是擔心烏方將它用于襲擊俄境內(nèi)目標,可能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
《政治報》分析,美烏可能還就如何結束俄烏沖突存在更大分歧。美國已經(jīng)明確告知烏方,不可能無期限地這樣密集援助烏方。越來越多的共和黨議員開始發(fā)聲質(zhì)疑把美國納稅人的錢用于支持烏克蘭。
(來源:新華社 陳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