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盧布匯市、股市以及能源出口的堅挺表現(xiàn),讓西方媒體充滿疑惑:西方一系列極限金融制裁難道只是“紙老虎”?相關專家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只要西方的制裁措施不針對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出口,俄羅斯經濟就不會傷及根本,但如果針對俄石油天然氣出口,歐洲也同樣將付出巨大代價。
盧布對美元匯率繼續(xù)強勢回血,周四以75.75收盤,回至俄烏沖突之前的水平。俄羅斯基準股指MOEX指數(shù)收漲0.92%,已是最近7個交易日中第五日上漲,較2月25日即暫停交易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累漲近6.7%。這一表現(xiàn)出乎國際市場的預期。彭博社7日評論稱,“盧布收復開戰(zhàn)以來所有失地”。
更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仍在持續(xù)不斷向外出口,為俄羅斯穩(wěn)定經濟提供有力支持。據(jù)彭博社報道,來自俄羅斯遠東的索科爾原油(Sokol)下月訂單已經銷售一空。另外,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在俄烏沖突后也不降反增。
國內中信期貨整理的數(shù)據(jù)顯示,占俄羅斯出口八成比重的海運原油3月份比2月增加了約20萬桶/日。數(shù)據(jù)顯示,3月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以后,俄原油對歐洲的出口出現(xiàn)下降,但來自印度的需求卻大幅增加,彌補了歐洲進口下降帶來的缺口。
路透社基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Gazprom)初步數(shù)據(jù)計算,作為俄羅斯主要的出口收入來源,俄羅斯3月向前蘇聯(lián)以外地區(qū)出口了153億立方米天然氣,遠超2月118億立方米的出口量。
彭博社預測,俄羅斯今年通過能源出口可獲得的收入大約為3200億美元,同比2021年大幅增加了三分之一。報道認為,美歐制裁未能切斷克里姆林宮生命線,俄羅斯維持能源資金流動和提振本幣的能力令西方領導人感到沮喪。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前歐洲央行官員帕特里克·霍漢周三指出:毫無疑問,金融和其他制裁削弱了俄羅斯經濟,但只要俄羅斯的出口收入不受干擾,制裁就不會徹底破壞該國經濟。
3月,印度大舉增加來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CNBC早前的報道稱,自俄烏沖突以來,有600萬桶俄羅斯原油已裝船運往印度,大概是印度去年全年進口量的一半。
另外,美國企業(yè)也趕在限制日期前突擊增加了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4日報道,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波波夫指出:“美國迫使歐洲制裁俄羅斯,而自己不僅還在繼續(x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且過去一周的進口規(guī)模還大漲43%,達到每日10萬桶。”
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制裁的“軟弱無力”,迫使西方國家不得不尋求新一輪的措施。
當?shù)貢r間7日,歐盟27個成員國達成共識,對俄羅斯實施第五輪制裁,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等。彭博社指出,這是歐盟首次將制裁措施指向了俄羅斯的關鍵能源收入。此前,只有美國、英國等少數(shù)國家明確表示禁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即便歐盟最新的制裁計劃中也未包含石油禁令。
歐洲嚴重依賴于俄羅斯能源出口,由于不希望導致能源價格進一步走高,歐洲國家政府在采取對俄能源行動上一直比較猶豫。歐盟達成共識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后,德國尋求了120天的過渡期。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我們和企業(yè)都需要時間來找到新的供貨商。”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8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西方國家對俄一輪又一輪的制裁沒達到預期效果,說明制裁解決不了問題。李海東表示,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中不可或缺,美國短期內想在能源層面內將俄羅斯踢出歐洲是實現(xiàn)不了的。另外,美國在俄烏沖突中包藏私心,想借機占有俄羅斯在歐洲的能源市場,謀求利益最大化,但美國在歐洲取代俄羅斯在客觀條件上難度極大,需要耗時耗力進行基礎設施上的改造和對接,因此,歐洲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立場猶豫,很難做到與俄羅斯進行切割。【來源: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 記者 倪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