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堅定不移”:歷史擔當,引領未來
“中國愿同東盟把握大勢、排除干擾、同享機遇、共創(chuàng)繁榮,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落到實處,朝著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出新的步伐。”在中國東盟關系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習近平主席的話擲地有聲。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鄭重提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強調要堅持講信修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心心相印、開放包容,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在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健委選派的抗疫醫(yī)療專家組啟程前往柬埔寨(2020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8年來,中國與東盟不斷增進戰(zhàn)略互信,攜手應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已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在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鮮明強調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以東盟為周邊外交優(yōu)先方向,堅定不移支持東盟團結和東盟共同體建設,堅定不移支持東盟在區(qū)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堅定不移支持東盟在地區(qū)和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9月11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參觀者走出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館。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翟崑說,在當前國際和地區(qū)形勢下,東盟國家十分關心自身在中國外交戰(zhàn)略中的定位,十分關心自身一體化發(fā)展和內部團結,十分關心自身在東亞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主席通過四個“堅定不移”,予以明確而鄭重回應,為地區(qū)國家團結合作注入強大信心和定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觀察人士注意到,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多次引用古語和諺語,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東方文化、東亞文明、亞洲價值觀的相親相通,同“命運與共 共建家園”的講話主題緊密呼應。
講話中,習近平主席談到,“中國和東盟國家有相似歷史遭遇”“我們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重情義,講信義,遇到喜事共慶賀,遇到難事互幫襯”“以包容心態(tài)構建開放而非排他的朋友圈”……親切平實的話語中飽含真誠。
張潔認為,在國際格局和亞太局勢深刻演變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歷史經驗、四個“堅定不移”和五個“家園”,與某些國家試圖制造隔閡分裂、挑動沖突對抗、搞軍事政治集團小圈子的做法截然不同。中方的倡議真正符合本地區(qū)共同利益,順應了東盟國家尋求相互支持和合作共贏的普遍愿望,是真正得人心的。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個‘家園’,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建設的五個‘世界’相互呼應。”翟崑表示,只要堅持正確方向,只要雙方攜手努力,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必將結出累累碩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楊依軍、許可、溫馨、馬卓言)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