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決定性時刻”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COP26將于10月31日開始為期兩周的會議。“盡管氣候專家對氣候大會結果的看法不同,但有一件事是明確的:在我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的集體努力中,COP26將是一個決定性時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28日刊文說,仍在努力帶領國家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領導人們,將尋求大膽的、變革性的氣候解決方案。
此次氣候大會的規(guī)模相當大。《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29日前往主會場領取相關證件時看到,現(xiàn)場人山人海。為防控疫情,主辦方要求所有參會人員每天進行自我核酸檢測。在格拉斯哥街頭,記者還看到“中國元素”——由宇通近日向英國麥克吉爾公交系統(tǒng)交付的電動客車,據(jù)媒體報道,總共有55輛。會議期間,這些客車為與會者和當?shù)厥忻裉峁┕步煌ǔ鲂蟹铡?/p>
對于COP26的成果,國際輿論的看法十分復雜。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網(wǎng)站29日文章說,澳大利亞、沙特等國一直在游說淡化一些關鍵報告的調查結果,“這不是什么好兆頭”。印度官員最近也拒絕設定“零排放”目標。“此類全球會議仍然是推動變革的最佳平臺。”英國《經(jīng)濟學人》30日(提前出版)社論則稱,COP可以制定行動計劃、授權書、議定書、協(xié)議等,也可能上演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那樣激烈的爭論。盡管存在缺陷,但COP在一個歷史性、至關重要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消除依賴化石燃料對人類繁榮造成的根本限制。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將帶來新的國家承諾,盡管實現(xiàn)目標困難重重。
“美國的氣候信譽處于危險之中”
對于全球最大的兩個經(jīng)濟體——中國和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于G20峰會和COP26推動世界各國在氣候議題方面達成一致,外界議論紛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時強調,中方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具體舉措,意味著廣泛而深刻的經(jīng)濟社會變革,需要循序漸進和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加快綠色低碳發(fā)展的決心堅定不移,一貫言出必行。28日,中國《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家聯(lián)絡人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了《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和《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fā)展戰(zhàn)略》。
CNN29日稱,盡管中國是目前碳排放最多的國家,但其人均排放量在2019年為10.1噸,而美國是17.6噸。美國是歷史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上百年的碳排放導致今天的全球變暖。
如今,拜登“雄心勃勃”的氣候議程正在本國國內遭受挫折——包含應對氣候變化計劃的1.75萬億美元“重建得更好”社會支出法案在他28日啟程前往歐洲前仍未在國會通過。“美國的氣候信譽處于危險之中。”路透社28日說。英國《衛(wèi)報》29日稱,法國前首席氣候談判代表勞倫斯·圖比亞納表示,美國存在“歷史上的氣候可信度問題”,其他領導人對美國國內政治功能可能出現(xiàn)失調以及能否長期信守承諾感到擔憂。
“若COP的作用是讓每個人都看著對方的眼睛,鼓起勇氣共同向前邁進一步,作出更大的承諾,走得更遠,那么美國無法在國會通過一項規(guī)模合理的計劃,這基本等同于將一只手綁在自己背后。”《國家地理》雜志援引氣候政策專家蕾切爾·凱特的話說,美國的這種做派“往壞里說,破壞了全球碳排放大國需要展現(xiàn)的集體領導力”。“美國政府不會因為重新加入《巴黎協(xié)定》就突然成為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經(jīng)濟學人》稱。
(來源:環(huán)球時報;作者:紀雙城 趙雪湄 韓 碩 陳 欣 柳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