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美軍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給中東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給阿富汗帶來的則是爛攤子。
連年的戰(zhàn)亂給阿富汗經濟帶來毀滅性打擊,2001年以來,阿富汗經濟社會發(fā)展基本停滯。
2019—2020財年,阿富汗的國內生產總值約188.9億美元,人均GDP僅為586.6美元,約合人民幣3800元。
城鎮(zhèn)化率僅為26%,失業(yè)率超過40%,貧困率超過70%。阿富汗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45歲,近半數(shù)兒童營養(yǎng)不良。但缺衣少食并不是最大的噩夢。
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 穆什達:國際媒體總是說塔利班制造襲擊,對美國在阿富汗到處殺害平民閉口不談,美國人是罪犯,他們殺人。所有美軍,從指揮官到普通士兵都是罪犯,未來,他們應該在法庭上接受審判。
2006年5月,喀布爾,駐阿美軍車輛在撞死阿富汗平民后企圖逃離現(xiàn)場,被當?shù)孛癖姲鼑?,雙方發(fā)生沖突。
2009年12月,坎大哈,美軍士兵吉布斯成立5人“殺人小組”,以阿富汗平民為目標,開始“殺人游戲”,行兇后還私藏尸骨向人炫耀,將近一年后殺人小組才被捕受審。
2012年3月,美軍狙擊手貝爾斯襲擊了坎大哈的兩座村莊,槍殺16名阿富汗平民,其中包括3名婦女和9名兒童,但最終貝爾斯竟因主動認罪而逃過了死刑。
美軍士兵布萊恩特,從未涉足阿富汗的土地,卻在阿富汗“戰(zhàn)功赫赫”。
在內達華州的克里奇空軍基地,2006至2011年間,布萊恩特的工作是操控懸掛地獄火導彈的“捕食者”無人機,在13000公里以外的阿富汗上空飛行。
布萊恩特總共執(zhí)行過7次對人類目標開火的任務,總共殺死大約13人,據他回憶,其中只有3人是武裝人員。
布萊恩特:2007年我們接到命令,對一個建筑物開火,里面有兩名男性,所以我們開火了。那是一個L型的建筑,一個人突然從屏幕外面進來,那看起來是一個人,不會是一條狗,他們告訴我那是一條狗,但那確實是一個從外面跑進來的人。
記者:那會是個高價值目標嗎?
布萊恩特:不,他太小了,不會是一個成年男子。
記者:你的意思是,那是個孩子?
布萊恩特:是的,我相信那是個孩子。我問駕駛員那是什么,他說這不重要。他們不關心、毫不關心、沒有同情、沒有關懷、沒有理解,他們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真是個悲劇,我們得保密。
2011年,布萊恩特從克里奇基地退役,按照慣例他收到一個信封。里面是他所在的作戰(zhàn)中隊總共擊殺的人數(shù)。
很多人會選擇在第一時間銷毀這個信封,或是將其丟棄,但布萊恩特選擇打開,上面寫著:1626。
2013年,布萊恩特選擇曝光美軍使用無人機的真實情況。一年后,他在聯(lián)合國專家委員會面前,為美國無人機計劃的不人道性質,做了證詞。
然而,時任中情局局長布倫南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竟辯解稱,相對于炸彈和大炮,無人機是一種更“人道”的方式。
這種美國情報機構的“狡辯”,聽起來并不陌生。
美國前國務卿 蓬佩奧:西點軍校的格言,首先是什么,要求我們絕不能撒謊、欺騙、偷竊,也不能容忍這樣的人。但是當我當上中情局局長的時候,我們撒謊、欺騙、偷竊,我們還有整套的培訓課程。這就提醒你,這才是美國的榮耀。
而美軍占領下的阿富汗,更成為體現(xiàn)所謂“美國榮耀”的場所。
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內,就有一座由中情局管轄,能關押1200多人的秘密監(jiān)獄。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發(fā)言人穆賈希德表示,已將獄中的囚犯全部釋放。
而在喀布爾北部,還有一個代號“鹽坑”的黑獄,是美國中情局在阿富汗設立的規(guī)模最大的秘密監(jiān)獄,也被稱為沒有任何標記的墓地。
據英國《衛(wèi)報》報道,2002年11月20日,一名叫古爾·拉赫曼的34歲的阿富汗男子被關押不到一個月后,死在“鹽坑”,看守在單人牢房發(fā)現(xiàn)拉赫曼的尸體時,他上身只穿了一件毛線衫,下身全裸,被銬在冰冷的水泥墻上,嘴角和鼻孔有小塊血跡。醫(yī)生診斷,拉赫曼死于體溫過低。當天的氣溫只有-1℃,牢房中并無取暖設備。
根據解密的中情局報告顯示,只給囚犯穿著一條成人紙內褲,是“鹽坑”的慣常做法。
據NBC等美國媒體披露,拉赫曼生前還遭受了48小時睡眠剝奪、超負荷噪音、完全黑暗、孤立、冷水淋浴等粗暴對待,而他僅僅是被懷疑是激進分子,并未被起訴任何罪名。
拉赫曼遇害后,美軍對他的名字守口如瓶長達7年之久,其間拉赫曼的家人四處尋人。在駐阿美軍那里,他們得到一份證明文件,上面寫著拉赫曼沒有被關押于此。
直到2015年,隨著一系列中情局內部文件解密,拉赫曼的家人才通過新聞媒體得知這起噩耗,美軍在阿富汗的虐囚黑幕被曝光,但即便如此中情局從未派人聯(lián)系他們。據美國布朗大學統(tǒng)計,從2001年美國在中東地區(qū)和阿富汗發(fā)動反恐戰(zhàn)爭以來。在20年時間,造成48萬人死亡,其中有超過一半是平民。其中在阿富汗造成157000人死亡,其中數(shù)萬人都是阿富汗平民。
2020年3月5日,總部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法官霍夫曼斯基表示,決定對自2003年5月1日以來美軍在阿富汗涉嫌犯罪行為展開全面調查。
但美國于2020年9月,對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本蘇達等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采取經濟制裁和簽證限制等報復手段,試圖阻撓國際社會對美軍暴行進行調查。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 本蘇達:對于那些制裁,我已經公開表示過,華盛頓政府竟然對國際刑事法院采取這種立場,這非常令人遺憾。
真實的謊言:美國長期隱瞞了阿富汗的真實情況
20年,在歷史進程中并不短暫。也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同樣打了20年的越南戰(zhàn)爭。
長期的戰(zhàn)亂,使阿富汗經歷了更多分裂、動蕩和貧窮,并最終以美軍突然撤離引發(fā)的一場大逃亡、大潰敗、大崩盤而結束。
而如今,隨著阿富汗局勢一夜突變,也迫使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美國陷入反思。
8月16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發(fā)表演講,試圖把美國的“大潰敗”歸因為“阿富汗軍”不給力。然而,包括此次演講在內,拜登政府近期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已在美國國內引發(fā)強烈不滿。
當天,路透社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下降7個百分點,滑落至46%,創(chuàng)下執(zhí)政以來的最低紀錄。
也是在8月16日,美國阿富汗重建特別監(jiān)察組發(fā)布了一份長達140頁的“反省報告”,標題為《我們需要從中學到什么:阿富汗重建20年的教訓》。
阿富汗重建特別監(jiān)察組,2008年由美國國會創(chuàng)立,職責是審計、調查美國政府在阿富汗戰(zhàn)場的支出,以消除腐敗現(xiàn)象和低效開銷。
該監(jiān)察組在報告中總結了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的七大教訓,包括阿富汗重建戰(zhàn)略的不連貫性,導致“20個一年”而不是“一個20年”;美國在阿富汗培訓的人員不合格;對阿富汗的文化政治背景了解不足;缺乏充分的監(jiān)督與評估等等。報告明確指出,美國在阿富汗推行的政策“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
事實上,這是該監(jiān)察組成立以來發(fā)布的第11份關于阿富汗事務的經驗教訓報告。
2019年,《華盛頓郵報》就曾曝光過該監(jiān)察組的一份名為“阿富汗文件”的內部采訪報告。報告中,監(jiān)察組采訪了400多名政府內幕人士,這些人被告知,他們所說的內容屬保密信息,所以大都坦誠回答。
這些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表示,美國的阿富汗事務充滿了謊言和欺騙。
《華盛頓郵報》記者 懷特洛克:當你說到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我們?yōu)楹卧诎⒏缓梗覀円獙崿F(xiàn)什么目標。這些負責戰(zhàn)爭的人,從軍隊指揮官到大使再到白宮的人,他們都十分直白地說,我們根本就沒有戰(zhàn)略,我們甚至不知道敵人是誰,我們在那的作戰(zhàn)對象是誰。
讓《華盛頓郵報》記者感到震驚的是,這些受訪者都提到一點,從小布什到奧巴馬,再到后來特朗普,他們關于阿富汗的戰(zhàn)略都毫無價值。
前美國副國務卿 尼古拉斯·伯恩斯:在2003年和2004年后,在我們深陷兩場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后,我不記得我們是否問過,我們應該去那里嗎,我們這么做有用嗎,我們會勝利嗎?
然而,可笑的是,這些政府要員和軍隊指揮官在公開場合的發(fā)言則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說辭。
據《華盛頓郵報》記者懷特洛克介紹,政府要員和軍隊指揮官通常講話要點都很相似,戰(zhàn)爭進展很艱難,條件非常艱苦,今年是非常艱苦的一年,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塔利班的活動在增加,暴力升級,但我們取得了進展、巨大進展。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連續(xù)幾屆美國政府用多種手段誤導民眾,對遇到的麻煩閉口不談,不斷制造“形勢大好、勝利就在眼前”的假象。
這份“阿富汗文件”顯示,在被算作阿富汗安全部隊成員的35.2萬名士兵和警察中,只有25.4萬人能夠得到阿富汗政府的確認。
而據路透社報道,2016年,一家美國政府監(jiān)督機構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當時僅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約40%至50%的安全部隊人員根本就不存在。指揮官們不僅制造“幽靈士兵”來頂替工資單,還截留現(xiàn)役士兵的工資,不為其提供必要的物資。
一些受訪者坦言,在喀布爾的軍事總部和美國白宮,隨意歪曲和篡改統(tǒng)計數(shù)據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覺得美國正在贏得這場戰(zhàn)爭。
曾在2013—2014年在喀布爾美軍軍事總部任反恐顧問的陸軍上??肆_利在采訪時說:
“每一個數(shù)據點都被進行了修改,以盡可能呈現(xiàn)最好的一面。例如,各種調查完全不可信,只強化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我們變成了一個自舔的‘蛋卷冰淇淋’”。
直到今年7月,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才開始承認,阿富汗戰(zhàn)爭是一場“慘敗”。而此前,在西方媒體報道中,阿富汗一直被吹捧為美國贏得“鮮花和掌聲”的地方。
而如今的阿富汗的地里盛開的不是鮮花,是罌粟花。
2021年8月17日,阿富汗塔利班發(fā)言人穆賈希德表示,阿富汗將不再是種植罌粟的國家。
聯(lián)合國毒品和犯罪事務辦公室的數(shù)據顯示,2020年,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達22.4萬公頃,比2019年增長了37%,鴉片產量6300噸,約占世界供應量的85%。美國用了20年的時間,把阿富汗變成世界級毒品實驗室,阿富汗的毒品產量增加了40倍,但經濟發(fā)展卻倒退了數(shù)十年。
今年4月,美國布朗大學對阿富汗戰(zhàn)爭做了一次“戰(zhàn)爭成本核算”。
計算結果顯示,自2001年以來,美國已經在阿富汗投入了2.26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筆開支項目近1萬億美元,用于美國國防部的海外應急行動預算。
美國福布斯網站指出,美國為阻止塔利班所花的錢比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佐斯、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等最富有的30位美國億萬富翁的凈資產加起來還要多。
布朗大學還估計,即使美國完成從阿富汗的撤軍,美國納稅人仍將繼續(xù)為此支付成本,因為美國借來資助阿富汗戰(zhàn)爭的錢仍在產生利息。研究人員估計,美國已經為此支付了超過5300億美元的利息。到2050年,僅阿富汗戰(zhàn)爭債務的利息成本就可能達到6.5萬億美元,相當于每個美國公民支付2萬美元。
8月16日,美國前駐阿富汗大使麥金利在《外交事務》網站撰文指出,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并非哪位總統(tǒng)、哪屆政府或哪位顧問的問題,而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犯的集體性錯誤。
“我們都輸?shù)袅税⒏缓?rdquo;
“20年的錯誤,判斷失誤和集體失敗”
“阿富汗眼下的局面,讓人難以為(美國)20多年來在該國發(fā)動的‘反恐戰(zhàn)爭’進行辯護”
——美國前駐阿大使 邁克爾·麥金利
2001年10月11日,美國對阿富汗正式動武之后,曾有記者問小布什能否避免美國在阿富汗陷入類似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小布什當時自信地說:“我們在越南學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訓。”
然而,在《華盛頓郵報》看來,越南戰(zhàn)爭的陰影從一開始就籠罩在了阿富汗上空。
因過高估計自身實力輕率開戰(zhàn),又因種種原因無法脫身,最終深陷戰(zhàn)爭泥潭,付出巨大代價。
越南戰(zhàn)爭從1955年一直打到1975年,先后經歷了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四位美國總統(tǒng),最終以美國慘敗告終。
德國反恐專家羅爾夫·托普霍芬在接受德國媒體“焦點在線”采訪時表示,西方政客從來沒有了解過阿富汗這個國家,他們想在這個國家快速地建立民主和人權觀,卻并不關心阿富汗人的想法。不能簡單地把西方價值觀套用在阿富汗。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2021年4月,美國副總統(tǒng)哈里斯在參加有關就業(yè)和基建政策活動時,不小心“說漏了嘴”,道出了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真正原因。
美國副總統(tǒng) 哈里斯:我參與了很多關于外交政策的會議,很多年以來,戰(zhàn)爭都是為了爭奪石油而打響的,很快,水資源也將成為爭奪焦點。
事實上,美國多年來一再以“反恐”、“推行民主”等名義輸出動亂,受害的國家不僅是阿富汗,還有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等國。
正如俄羅斯《歐亞日報》評論所稱,美國人推行的所謂民主到了哪里,沖突、混亂、恐怖主義就出現(xiàn)在哪里。
英國《獨立報》撰文稱,美英深陷阿富汗戰(zhàn)場20年,如今卻以如此快的速度潰敗,這凸顯了西方的嚴重失敗,也再次預示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時代即將結束。
的確,在阿富汗戰(zhàn)與和、亂與治的關頭,美國作為始作俑者留下一片狼藉后轉身離開,暴露的是其甩鍋卸責的虛偽與罔顧道義、私欲至上的真實嘴臉。
而經歷了焦土20年,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土和混亂不堪的局勢,停止戰(zhàn)爭、實現(xiàn)和平,是3000多萬阿富汗人民的心聲,也是國際社會和地區(qū)國家的共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