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20日電 澳洲網(wǎng)日前刊發(fā)題為《阿富汗變天:美國“坑隊友”,澳洲很無奈》的評論指出,面對美國在阿富汗倉惶撤軍,塔利班重新占領喀布爾,盟友澳大利亞在付出沉重代價后對美國充滿“失望”。
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在阿富汗倉惶撤軍,塔利班以摧枯拉朽之勢重新占領喀布爾。從澳洲、英國、德國、法國等國領導人到普羅大眾,無不表示“震驚”。這背后既傳遞出它們對阿富汗“變天”的錯愕,也釋放出對美國的“失望”和“不滿”。
拜登上臺后,為實現(xiàn)美軍“班師回朝”,延續(xù)了前任政府與塔利班的接觸政策。不少盟友雖質疑拜登政府撤軍太過急促,但還是沒預料結局如此出人意料。正如全球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所言,撤軍是一次團隊行動,但美國制定這些決策和評估時卻自行其是,沒有與盟友進行任何協(xié)調。這不僅導致喀布爾“淪陷”后一些美國僑民沒來得及撤離,不少盟國的士兵、僑民也被置于風險之中。澳法德意等國不得不冒著疫情等諸多風險,緊急在阿富汗開展營救行動。一些澳洲網(wǎng)友表示,美國的安全承諾全憑心情,對華盛頓的信任在這次事件后動搖了。
2001年盟友們追隨美國開赴阿富汗,這既是對人類公敵恐怖主義的亮劍,也是要彰顯與美國的團結一致。從奧巴馬任內,歷屆政府一直醞釀撤軍,盟友們也早有心理準備,但在確保阿富汗政權和平穩(wěn)定下撤軍才最符合西方利益。美國未能“站好最后一班崗”就打道回府,變天的阿富汗,未來局勢充滿著太多不確定性。2015年敘利亞危機,難民已讓歐洲盟友焦頭爛額,這次歐洲普遍擔心再次淪為“接盤俠”。盟友們也憂懼阿富汗可能再次淪為恐怖分子的溫床。正如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所言,整個國際社會都可能為美國決策承擔后果。
西方在阿富汗苦心經(jīng)營20年,付出沉重代價。據(jù)統(tǒng)計,澳洲花費超過150億澳元,還有幾十人殞命沙場,更有不少士兵患上戰(zhàn)爭后遺癥。美國欠缺周密部署,導致塔利班迅速重新掌權,阿富汗再次回到20年前的“原點”,并可能再次陷入動蕩不安。這不僅意味著盟友們的付出和犧牲化為泡影,國際形象也跟著蒙羞。
《紐約時報》發(fā)文稱,阿富汗大崩潰讓美國盟友更加明白美國是“靠不住的”;《每日電訊報》刊文稱:“在澳洲需要的時候,美國總統(tǒng)背叛了他的堅定盟友”……事實上,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思維主導下,美國建國以來曾有多次“坑”盟友的“案底”。1778年獨立戰(zhàn)爭期間,美國曾與法國簽署《美法同盟條約》,但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則與英國達成了有損法國的條約;1898年“美西戰(zhàn)爭”中,美國先支持菲律賓獨立力量阿奎納多而后又選擇“拋棄”;近年美國又在敘利亞拋棄了反恐盟友“庫爾德人”。
美國在二戰(zhàn)后迅速坐上全球頭把交椅,揮舞多邊主義、民主自由等旗幟將盟友們團結在了一起,但美國始終未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基因進行編輯,“美國優(yōu)先”的里子不曾改變。前總統(tǒng)特朗普已讓世人見識過了,拜登在一些方面也選擇了“繼承”前任。北約前秘書長羅伯遜警告稱,美國的行動表明,它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丹麥前外交大臣穆勒近日喊話,如果你要與美國結盟,那么就不能完全自主地決定你是在開戰(zhàn)還是在逃跑。阿富汗“變天”這個大坑,美國的盟友們何時能爬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