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獨家丨劉沖:美歐一些人為何打出“抵制冬奧”這張牌?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 題:美歐一些人為何打出“抵制冬奧”這張牌?
作者 劉沖(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所副所長)

國際奧委會近日決定,在人們耳熟能詳?shù)膴W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再加入“更團結(jié)”(Together),這一變化不僅是為應對新冠疫情,更是為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美歐個別國家政客通過操弄人權(quán)等議題試圖抵制北京冬奧會,將體育運動政治化,這不僅有違奧林匹克憲章精神,更給百年未有變局下人類的團結(jié)蒙上了一層陰影。

劉沖。本人供圖
美歐一些人為何頻頻打出“抵制冬奧”這張牌?這張牌能否奏效?應當怎么看待這股逆流?

資料圖:8月5日,北京市西五環(huán)晉元橋東北角匝道處矗立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雕塑。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抵制冬奧”牌的本質(zhì)是什么?
從表象看,近段時間以來美歐一些人通過給中國炮制子虛烏有的污點,如涉疆、涉藏人權(quán)議題來煽動抵制北京冬奧,其中尤以炒作新疆人權(quán)議題為甚。
西方國家將中國在新疆的反恐、扶貧、經(jīng)濟發(fā)展等領域采取的積極建設性措施污稱為所謂“強制勞動”、“侵犯人權(quán)”、對維吾爾族進行“種族滅絕”,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在新疆治理上,中國始終認為貧窮和落后是滋生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源頭,致力于通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決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滋生土壤,這一理念符合國際社會廣泛共識。
體育運動不應被政治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美歐一些人士試圖借人權(quán)議題給北京冬奧會貼上政治標簽,并作為自身政治工具,已嚴重違背了國際奧林匹克精神。
這一出出“鬧劇”亦不能孤立地看。那些人并非為了抵制奧運而抵制,更不是冬奧賽事本身有何問題,其主要意圖是將“抵制冬奧”作為抓手,給中國施加額外的國際政治和外交成本。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國在團結(jié)抗疫和疫苗國際合作方面贏得國際社會廣泛好評,一些政客希望借炒作人權(quán)議題來抵消國際社會成員對中國的好感、消減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吸引力。
鬧劇背后更不難發(fā)現(xiàn)大國戰(zhàn)略競爭的“影子”。“抵制冬奧”是個別大國對華打出的一張牌。一些政客希望借助自己在意識形態(tài)、國際話語體系的霸權(quán)地位,鞏固自身主動權(quán),同時讓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在國際話語體系中處于被動“挨罵”地位,對中國進行價值觀丑化,以服務其對華競爭戰(zhàn)略。從這個角度講,他們就是要給北京冬奧添亂。
從長遠看,個別國家人士試圖“抵制冬奧”之舉,是以傷害自身公信力甚至國際信譽為代價的,必然會引起國際社會多數(shù)成員的反感和反對。

國家速滑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志性場館。資料圖為2021年1月28日,已完成制冰的國家速滑館。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