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埃菲社消息,當?shù)貢r間7月9日,海地參議院已任命現(xiàn)任參議院議長約瑟夫·蘭伯特為海地臨時總統(tǒng),同時否決了臨時總理克洛德·約瑟夫的職權。

△2018年1月12日,太子港,海地參議院議長約瑟夫·蘭伯特(左)與總統(tǒng)若弗內爾·莫伊茲(右)出席儀式。
蘭伯特表示,仍在履職的10位參議員當中,有8位簽署了該決議,理由是在總統(tǒng)莫伊茲被暗殺前簽署的最后一項法令中,已任命亨利接替克勞德·約瑟夫成為新總理,克勞德·約瑟夫應結束其總理職務。
專家:美國插手給海地“添亂”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孫巖峰認為,此次海地危機實際上反映的是海地整個國家治理的失敗。另外美國對海地的干預也是海地亂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孫巖峰:“海地實際上是深深地印上了美國干預或者美國插手這樣一個烙印,這也是為什么暗殺事件之后,很多人都質疑美國在其中的角色。美國從1915年到1943年實際上是占領了海地。1957年至1986年杜瓦利埃家族獨裁統(tǒng)治期間,實際上他的背后的支持者也是美國。上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也或多或少左右著海地和海地政府的命運,尤其是美國借著緝毒的名義,在海地扮演了太上皇的角色。很多美國的情報人員和緝毒人員在海地擁有特殊的職權,實際上已經(jīng)對海地的政局走勢起到了關鍵性的干預作用。特朗普政府期間,因為覺得海地沒有什么戰(zhàn)略價值,又將它當成垃圾一樣扔掉。”
孫巖峰表示,未來海地局勢不容樂觀,從長遠看,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體制和經(jīng)濟體系才是海地真正擺脫當下貧困、亂局的最根本措施。
孫巖峰:“我認為海地目前面臨的困難非常多。首先,現(xiàn)任的看守政府能否得到承認是一個問題;第二,原定9月26日的大選能否舉行也是個問題。政治暗殺反映了執(zhí)政黨和反對黨之間的政治惡斗,未來他們是否能就舉行大選達成共識是一個問號。這兩個問題或門檻決定了近一段時間海地的政局走向。未來更長久地看,像公共衛(wèi)生危機,其實更難解決。所以這可能是中長期來看海地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從長期看,怎樣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穩(wěn)定的政治體制,包括建立適合自己的經(jīng)濟體系,我認為才是海地真正擺脫貧困、亂局的最根本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