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敘利亞政府從一開始就聲明視頻造假,但BBC的新聞標題一直赫然寫著,敘利亞政府軍“化學攻擊”。
吊詭的是,利亞姆·達拉提的聲明發(fā)出不久后,他的推特賬號就成了被限制狀態(tài),所有推文都不可見。
事實上,后來進入杜馬鎮(zhèn)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調查小組并沒有發(fā)現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確鑿證據,但BBC從來沒有為傳播謠言道過歉。
而這個謠言,讓敘利亞人墜入深淵。
還記得這張圖片么?

這是2018年4月9日,敘利亞代表巴沙爾·賈法里在聯合國會議現場外落寞的身影。
那時候,賈法里剛剛與英美等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就“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事情展開辯論。
5天之后,在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英美向敘利亞投下上百枚巡航導彈,戰(zhàn)火中掙扎了多年的敘利亞人,再次被推入深淵。
BBC為什么熱衷參與煽動敘利亞和其他國家的政權更迭?
這個問題,英國學者大衛(wèi)·塞奇威克也很好奇,2020年年初,他專門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假新聞工廠:來自英國廣播公司的故事》。

大衛(wèi)·塞奇威克有一個核心觀點:
現代的BBC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一個頑固的政治競選團體,這種轉變顯然違反了《皇家憲章》中規(guī)定的保持公正和政治中立義務的條款和條件。
這種轉變,讓BBC的一些人已經忘了自己最初的定位,也讓假新聞的毒性在本國蔓延。

說起B(yǎng)BC的發(fā)展史,不得不提到《皇家憲章》。
《皇家憲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的目的是保障有關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BBC于1927年獲得《皇家憲章》。

根據《皇家憲章》的規(guī)定,BBC屬于公營性質的廣播電視機構,為了維護其獨立性,保證其不受商業(yè)侵害,BBC幾乎沒有商業(yè)廣告收入,其四分之三收視費來源于民眾上交的“電視牌照費”。
這也是BBC自稱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源頭。
但當BBC的某些人開始考慮某些狹隘的利益,所謂的公正客觀自然會受到影響,新聞操作規(guī)范也會被侵蝕,而這種侵蝕已經不局限于國際報道,而開始向英國國內蔓延。
撒謊失控的一次典型是2012年的11月2日,BBC的《新聞之夜》播出了一則調查新聞,稱保守黨的一名前上院議員麥卡爾平與性侵案相關。
節(jié)目播出前,主編還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預告:今晚將播出一個重磅新聞。
結果這則重磅新聞被“打假”了。
根據《泰晤士報》的揭露,這一誤導性報道前的調查工作是在短短幾天內完成的,一些BBC內部人士認為調查結果可能證據不足,但這個節(jié)目還是按時播出了。
報道丑聞讓民眾大怒,連BBC的著名播音員迪布雷比(Jonathan Dimbleby)都在當時評價稱:在公眾眼中,BBC現在是“一艘沒有桅桿的船正在撞向礁石”。
最后,剛剛上任54天的BBC總裁喬治·恩特威斯不得不引咎辭職。

在7年之后的2019年,這檔《新聞之夜》節(jié)目邀請了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進行訪談,主持人沒有改掉老毛病,把沒有絲毫依據的假事實當成提問的前提:
“中國新疆估計有成千上萬的穆斯林受到不公正待遇。”
成千上萬,張嘴就來。
面對這樣的信口開河,劉曉明大使進行了當面駁斥,當場質疑這個數字來源,主持人一會說是聯合國的某個報告、一會說是有關報道,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信源。
而后,面對劉大使對中國設立教培中心的初衷和效果、中國對少數民族信仰的態(tài)度和立場以及邀請外交官和記者前往實地探訪等回應時,主持人只能匆匆收場,轉移到下一個話題。
在背離初衷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讓英國人心生厭倦。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在一個1300人的民意調查中,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BBC沒有做到不偏不倚,需要另一個新聞頻道提供不同的視角。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BBC回應中國制裁聲明的評論區(qū),成了民眾吐槽BBC的控訴大會。

▲這種言論真實的情況一定是20年前的事了,遺憾的是BBC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偉大機構了!

▲自由并不意味著你能說謊,這恰恰毀掉了自由!
中國這次對BBC作出的處理,正是一次提醒:觀點可能不同,真相只有一個。

真相是媒體的生命。可靠的新聞、權威的信息體現著媒體的責任和素養(yǎng)。報道事實、傳遞真相是媒體的職責。
實際上,BBC自身也苦假新聞久矣。
兩年前大約同一時間,BBC總裁托尼·霍爾在FT中文網專門撰寫過的一篇文章。
文章里,霍爾說假新聞是我們社會的血液中流淌的毒藥,它們已經成為牟取經濟或政治利益的工具,全球媒體應該共同應對。
BBC自己也曾被造過謠。有一次是說,BBC收到了一份所謂國防機密通知,要求其不再報道某抗議活動。
為了應對假新聞,“BBC事實核查”欄目是BBC每天更新的固定內容。
譚主發(fā)現,這個欄目還曾就新冠肺炎疫情問題,核查過關于中國的謠言。
最近一次是2020年6月。
當時,一篇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論文通過對武漢幾所醫(y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關鍵詞搜索量的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早在2019年8月底可能就在武漢暴發(fā)。

▲冠狀病毒:事實核查聲稱可能始于2019年8月
BBC核查之后的結果是,哈佛大學論文的結論缺乏足夠依據。
遺憾的是,到了今年,BBC又在涉新冠疫情新聞視頻中將疫情與政治掛鉤,重新翻炒疫情“隱瞞論”“源頭論”“責任論”。
這一次,BBC還有勇氣核查一下自己、改過自新么?還有勇氣正視自己“準確、公正、不偏不倚”的編輯原則么?
媒體是增進理解,推動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全球媒體都有責任,讓國際輿論場上的謠言,少一些,再少一些。
譚主記得,BBC曾經專門發(fā)起了一個國際反捏造虛假資訊倡議——“戰(zhàn)勝假新聞”(Beyond Fake News)。

然而,倡議僅僅用嘴巴呼吁是不夠的,還需要實際行動來落實。
BBC要想重新獲得全球信任,請拿出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