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美國:是“我有一個夢想”還是“我已不能呼吸”?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美國:是“我有一個夢想”還是“我已不能呼吸”?——記馬丁·路德·金第36個紀念日
作者 邱藝寧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我夢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
美國黑人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人物馬丁·路德·金1963年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fā)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呼吁自由平等。在他推動《民權(quán)法》《選舉法》獲得通過、廢除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盡管在法律層面確定了“人人生而平等”,但隱性的種族歧視與偏見在美國社會依舊根深蒂固。
2021年1月18日適逢美國第36個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在近40萬人死于新冠肺炎、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zhí)法致死、全美超2600萬人參加示威抗議社會不公的美國當下,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似乎漸行漸遠。

資料圖:當?shù)貢r間2020年5月29日,美國丹佛,示威者撕毀了一面美國國旗。
撕不掉的“天生的標簽”
“天生的標簽”,這一說法來自密西西比州參議員杰斐遜·戴維斯1860年4月12日在美國參議院的一次演說。他在否決了一項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資助黑人教育的法案后聲稱,政府不是由黑人組成的,也不是為黑人服務(wù)的,白人和黑人的種族不平等是“天生的標簽”。
實際上,在北美,種族不平等的歷史比美國歷史還要久遠。
美國律師伯頓在一國際視頻研討會上表示,美國在歷史上曾對印第安人進行種族滅絕,制定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并在二戰(zhàn)期間將大批亞裔關(guān)入“集中營”,種族歧視問題根深蒂固。
在托馬斯·杰斐遜及其他創(chuàng)始人宣布獨立之前,美國人已經(jīng)就種族不平等為何存在并一直持續(xù)至今、美國白人群體為何比美國黑人群體更成功等內(nèi)容進行了兩極分化的討論:種族隔離主義者把種族不平等歸咎于黑人本身,反種族主義者則將種族不平等指向種族歧視。
然而,在經(jīng)歷了近三個世紀的抗爭后,貼在黑人身上的“天生的標簽”依然沒有被撕掉。

資料圖: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政府在通往白宮的16街路面上,漆上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字樣。
南開大學人權(quán)研究中心研究員郝亞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反對種族歧視是美國人盡皆知的“政治正確”,但現(xiàn)行社會制度在運行中卻會出現(xiàn)種族問題的后果,細化到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都能看到“歧視”的影子。種族問題已經(jīng)滲入到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美國《時代》周刊文章曾道出其歷史淵源——幾個世紀以來顯性和隱性的種族主義政策都給非洲裔美國人的身體、情感和經(jīng)濟蒙上陰影。美國可能認為已經(jīng)將奴隸制度丟入歷史的垃圾箱,但實際上,今天仍然能夠看到正在燃燒的種族主義余燼,并且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許多美國人所崇尚并且維護的制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