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強調“法律與秩序”,力挺執(zhí)法人員嚴厲執(zhí)法,同時大肆攻擊“激進左翼”。拜登則強調美國存在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抨擊警察暴力執(zhí)法。共和、民主兩黨立場對立,訴求涇渭分明,大多時間各說各話、雞同鴨講。
美國近期一系列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種族關系正在惡化。那么,身處昔日“風暴眼”的人們又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夏洛茨維爾當地居民羅恩·雷耶斯對記者說,種族主義在美國一直存在,但過去幾年來美國社會變得更加撕裂,種族主義問題更加突出。

10月20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fā)生暴力事件的地點。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梅森·皮克特已近古稀,是特朗普支持者。他總是站在弗吉尼亞大學附近,舉牌抗議他眼中的左翼政策和政客。這與傾向于支持民主黨的“深藍”夏洛茨維爾顯得格格不入。有人路過時向他投來鄙夷的目光,還有人用嘲諷的語氣讓他趕緊回家。
皮克特告訴記者,他雖然不喜歡特朗普的為人,但支持其強調的“法律與秩序”議題。他還認為,種族主義在美國其實沒那么嚴重,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人都是“小題大做”。
當地投票站已對選擇提前投票的選民開放。志愿者布朗是一名民主黨支持者。她認為美國人依然很有必要努力追求種族正義,但也表示并不希望看到暴力行為。
就在夏洛茨維爾步行街附近,一面紅色磚墻被人用粉筆寫滿了標語,以紀念在三年前騷亂中喪生的32歲女子希瑟·海爾。其中,比較顯眼的一句是“離開但未被忘記”。

10月20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fā)生暴力事件的地點。墻上寫著“離開但未被忘記”。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路過此處的非裔退伍老兵賽勒斯·托利弗告訴記者,騷亂給夏洛茨維爾乃至全美造成的傷痕至今都沒被撫平,解決種族問題恐怕道阻且長,他也不敢說美國種族關系未來到底會走向何處。(記者:孫丁、鄧仙來、興越、胡友松、檀易曉、劉杰;編輯:孫浩、唐志強、徐曉蕾;視頻剪輯:孫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