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鮮有西方人能擺脫第二個錯誤的設想:即使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產黨是滿意的,若中國立即轉向(西方式)民主制度,那對他們以及世界上其他人都會更好。
在蘇聯(lián)解體以及隨后俄羅斯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之前,或許曾有一些中國人相信轉型?,F如今,許多人毫不懷疑一個軟弱的中央政府會導致一片混亂并使中國人民受苦。在他們看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尤其是1842年至1949年的所謂“百年屈辱”可以提供證據。
況且,(西方式)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未必自由開明。印度民選總理尼赫魯在1961年不顧時任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和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的反對奪回了葡萄牙殖民地果阿。實行(西方式)民主制的中國說不定在與香港和臺灣打交道時更沒有耐心。
事實上,中國的鄰國、包括亞洲最大的(西方式)民主國家無一主張在北京推動政權更迭。即使它變得更加強勢,但現在這樣一個穩(wěn)定、可預測的中國也比另一種更為可取。
第三個錯誤設想大概最危險:實行(西方式)民主制的中國必然會接受西方規(guī)范和慣例,像日本那樣欣然成為西方俱樂部的成員。
那絕非亞洲的普遍文化動態(tài)。土耳其和印度都是西方的朋友。但土耳其已從凱末爾的世俗意識形態(tài)轉向埃爾多安的伊斯蘭意識形態(tài),印度則從親英派尼赫魯走向了印度教信徒莫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