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吸引外資仍有巨大空間
“允許機構方便靈活地運用合適的匯率衍生品進行有效套期保值是必要的。”美國銀行中國區(qū)行政總裁王偉說,中國債券市場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一系列政策安排提升投資的便利性與可行性,這是外資積極投資中國債券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中國債券市場的魅力不僅來自不斷推進的市場開放,還有中國債券具有競爭力的收益水平。
在全球經(jīng)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下,大部分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都先后進行了降息和貨幣寬松,從而引發(fā)了全球的降息潮。“零利率”和“負利率”債券在全球債券市場中的占比不斷增加。中國的國債收益率顯著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經(jīng)濟體的國債收益率。
在王偉看來,如果說對外開放政策深化與收益率競爭力激發(fā)了外資機構主動配置中國債市的興趣,那么中國債券“入指”則更多地激發(fā)了外資機構對中國債市的被動配置。
2019年4月,人民幣計價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shù)。2019年9月,摩根大通又宣布將于2020年2月28日起將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shù)系列。
來自中央結算公司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12月末,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量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24.55%。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境外機構投資者凈買入1.1萬億元人民幣。
王偉認為,中國債券市場有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的規(guī)模,但外資比例仍不足3%,遠低于亞洲其他國家水平,外資對中國的債市增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新華社記者劉開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