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休斯敦舉辦“熒光長跑”,夜晚現(xiàn)“霓虹海洋”。
每到夜晚,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就會點亮城市。霓虹燈是靠充入玻璃管內的低壓惰性氣體,在高壓電場下冷陰極輝光放電而發(fā)光。1904年,拉姆賽因發(fā)現(xiàn)6種惰性氣體,并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心臟、大腦、骨骼——這些都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到細節(jié)部分,從而可以幫助醫(yī)生做出檢測腫瘤的診斷。這種診斷方法是建立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光譜的基礎上。恩斯特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巨大貢獻,獲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科學家對人體生命的探索不曾停止。DNA(脫氧核糖核酸)可組成遺傳指令,是由微小的工廠核糖體“生產”出來的。每一個核糖體都會生產出上千個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各種物質,三位科學家因發(fā)現(xiàn)這個工廠的結構,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煎荷包蛋時為什么不會粘鍋?雨衣為什么能防水?光合作用是如何產生?是什么破壞了臭氧層……這些問題都能在化學獎得主的研究成果中找到答案,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改變。
獎前預測
誰將摘下今日桂冠?
9月24日,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睿唯安 “引文桂冠獎”公布了2019 年度19位獲獎科學家名單。在化學領域,共有6位得獎者:
——羅爾夫•休斯根(德)和莫頓•梅爾達爾(丹麥)
獲獎理由:對1,3-偶極環(huán)加成反應和銅催化的疊氮-炔烴環(huán)加成反應的研究,他們的發(fā)現(xiàn)對合成有機化學具有重要貢獻。

資料圖: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
——埃德溫•薩瑟恩(英)
獲獎理由:發(fā)明了用于確定特定DNA序列的印跡法。他的發(fā)明是基因圖譜診斷和篩查的開端,也是當今個性化醫(yī)療的基礎。
——馬文•卡拉瑟斯(美)、勒羅伊•胡德(美)和邁克爾•亨克皮勒(美)
獲獎理由:為蛋白質和DNA測序和合成做出貢獻,創(chuàng)造了加速生物學和醫(yī)學發(fā)展的工具,為人類基因組圖譜奠定了基礎。
這其中是否有人能在今天加入諾貝爾獎得主星光熠熠的名單,讓我們拭目以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