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戰(zhàn)存升級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俄羅斯電網植入攻擊性惡意代碼,無論是為了傳達信息還是作為潛在的“進攻性武器”,都有可能加劇網絡戰(zhàn)升級的風險。
據(jù)報道,直到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的最后幾個月,美國網絡司令部還主要局限于在俄羅斯網絡內部進行監(jiān)聽行動。在談及網絡攻擊行動時,前五角大樓參謀長埃里克·羅斯巴克曾稱,“我們并不經常這樣做。”他說,“事實上,我們在國防部進行的攻擊行動可以在一只手上點出來。”
在俄羅斯被指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密令在俄羅斯電網中采取一些傳送信息的行動。但相關行動從來沒有被公開,具體效果也不得而知。羅斯巴克更辯稱,美國進行的攻擊性網絡行動不是“神奇的網絡核彈”。
但美國在網絡空間的備戰(zhàn)從未停止過,它也是發(fā)起網絡攻擊的始作俑者。這包括曾被媒體曝光的2004年對利比亞頂級域名的攻擊以及2010年和以色列一道使用“震網”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等。
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2016年還首次承認,美國使用網絡手段攻擊了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組織。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學者赫伯·林認為,報道所稱美國在網絡空間的所謂“前置防衛(wèi)”已經“升級”可能是真的,但不知《紐約時報》爆料的日期6月15日是否代表著美國獲得這些能力的一個時間點,還是美國從此開始公開談論這些能力了。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執(zhí)政后奉行的“大國競爭”也加劇了美國示強的心態(tài)和趨勢。2018年8月,特朗普曾簽署一份迄今仍屬機密文件的第13號國家安全總統(tǒng)備忘錄,授權網絡司令部更自由地部署先進的網絡武器,并可以在沒有獲得總統(tǒng)批準的情況下采取進攻性的網絡行動。
前奧巴馬政府官員羅伯特·希爾弗斯就稱,“為了向世人顯示我們不會甘愿挨打,我們可能需要冒為了還擊而斷幾根骨頭的風險。”
報道稱,迄今并沒有任何證據(jù)顯示美國已經停止了在俄羅斯網絡中建立“持續(xù)性存在”的任何努力。然而,輿論也質疑這種在別國電網上植入類似于地雷的代碼是否是威懾俄羅斯的正確方式。
報道指出,雖然它類同于冷戰(zhàn)時的核戰(zhàn)略,但也再次突顯了一個國家的電網,乃至其他使家庭、工廠和醫(yī)院保持運行的關鍵基礎設施,已成為合法的網絡攻擊目標。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法律教授羅伯特·切斯尼就此表示,“這相當于21世紀的炮艦外交。”他說,“我們正在向對手展示,我們并不需要做多少就可以給對方造成嚴重后果。過去,我們將戰(zhàn)艦停在從海岸上可以看得見的地方;如今,我們也許進入了諸如電網這樣的重要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