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什凱克市中心的奧什巴扎。(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比什凱克市中心的新華書店里,中文書籍擺放在醒目位置。(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在這里,有人因為一本書而了解中國,有人因為一門語言而熱愛中國,也有人因為一條路而感念中國。
正如習近平主席行前在吉爾吉斯斯坦媒體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中所說,“中吉友好合作事業(yè)正如仲夏時節(jié)的山川草原,充滿生機和活力”。
書店里的中國經(jīng)驗
在比什凱克市中心,總統(tǒng)府附近有一家書店,門臉看似平平無奇,走進去卻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

位于比什凱克市中心的新華書店。(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你們好,有什么可以幫助你們的嗎?”店員阿肯木熱情地用普通話招呼記者。聽記者自報家門說出“新華社”三個字,阿肯木立即笑著說,“這里是新華書店,我們還是‘本家’呢!”
阿肯木本科和碩士都讀的是中文專業(yè),用中文聊起來毫無障礙。
他介紹說,很多當?shù)厝藖碣I書是因為通過影視作品了解中國已經(jīng)遠遠不夠滿足需求,他們更渴望對中國歷史、文化、藝術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除了漢語學習教材,有關中國書畫、茶藝等方面的書籍也賣得不錯。“中國對于他們,不再只是李小龍、成龍這些功夫明星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