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在委內瑞拉問題上的言論則透露著強硬、自私。在委內瑞拉政變失敗后,他在美國媒體上稱,美國總統(tǒng)擁有“全方位”的權力,“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這與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的話如出一轍:“這是我們的半球——俄羅斯不應該干涉這里。”
蠻橫不一定有用。蓬佩奧就任國務卿前就參與朝鮮談判事宜,之后數(shù)次訪朝,但最近朝鮮卻要求他“出局”。據(jù)報道,朝鮮指責蓬佩奧是“導致美朝關于朝鮮無核化談判走入死胡同的主要原因”,認為他在談判過程中制造了壞的氣氛,“不成熟、不專業(yè)”,“換成別人帶隊,才能有新的格局”。
盟友眼中:“威脅”掛嘴邊,“無知程度令人吃驚”
“傳統(tǒng)的美國國務卿至少應該有一定的外交經(jīng)驗,或者像基辛格那樣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蓬佩奧在這兩方面都有明顯欠缺。”呂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蓬佩奧剛上任不久,他的一些美國學者朋友就評價說,“蓬佩奧看起來是國務卿,實際上干的是助理國務卿的事情”,因為他干的活兒很分散,不成系統(tǒng),很多具體事務本應由助理國務卿(相當于我們國內的司長)來處理,但蓬佩奧沒有這樣的大局觀。
一年前,當蓬佩奧在一片爭議聲中,以參議院支持率最低的結果就任國務卿時,輿論就總結過他的幾大特點:“鷹派”身份——曾在對華、對俄、對朝議題上發(fā)出強硬言論;“外交素人”——對外交事務不熟悉;忠誠——“聽特朗普的話”。如果說他四處奔走呼吁警惕中俄等國將這些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么他在歐洲的形象則進一步反映了他所領導的美國外交的真面目。
歐洲媒體報道蓬佩奧時,常將“威脅”一詞與他聯(lián)系起來。前文提到蓬佩奧2月訪問歐洲,告誡匈牙利謹防俄、中,遭匈外長在記者會現(xiàn)場直接“反擊”,連稱“虛偽”。
德國是蓬佩奧攻擊的重點國家,德俄等國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項目尤其是他的眼中釘。他多次要求德國放棄該項目,甚至威脅揮動制裁大棒。4月10日,蓬佩奧承認歐洲國家不買賬。
法國也不受蓬佩奧待見。4月初,他警告法國不要引入數(shù)字稅,因為這對美國科技巨頭會有“負面后果”。沒過幾天,法國國民議會以壓倒性投票結果批準了新的“數(shù)字稅”法案草案。
在北約成立70周年之際,蓬佩奧發(fā)出警告,如果北約盟國在其網(wǎng)絡中使用中國技術,美國可能限制情報分享。對于這一“迄今最為明確的警告”,英德等國表示拒絕。
由于蓬佩奧訪英在即,《衛(wèi)報》近日的報道特意提及蓬佩奧的幾個身份背景——前軍官、基督教福音派教徒、前中情局局長,稱這位國務卿借助武力搞外交,想推動伊朗政權更迭,說過特朗普是上帝派來拯救猶太人的……
該報還回憶了去年底蓬佩奧在布魯塞爾發(fā)表建立美國領導的新世界秩序的講話,當時蓬佩奧以英國脫歐為例,批評“歐盟是否真正確保將國家和公民的利益置于布魯塞爾官僚的利益之上”?!缎l(wèi)報》稱,蓬佩奧“在歐洲問題上的無知程度令人吃驚”,他的政策宣言不過是右翼和疑歐主義者鐘愛的偏見、謊言和刻板說法的回流,先宣布一個新“自由國際秩序”,然后將歐盟、聯(lián)合國和多邊合作像垃圾一樣丟棄。
據(jù)《紐約時報》總結,美洲國家組織、非盟、聯(lián)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都被蓬佩奧炮轟過。國際刑事法院因考慮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犯下的戰(zhàn)爭罪行,也遭蓬佩奧威脅制裁。
“他看起來仍然像一名中央情報局局長,而不是善于外交的國務卿。”德國新聞電視臺近日稱,上任超級大國美國國務卿已經(jīng)一年,美國外交在蓬佩奧的主導下并沒有大的改觀。朝核問題本來是華盛頓最大的和平項目,但最近陷入僵局。在伊朗核協(xié)議上,更是使奧巴馬時期的成績化為灰燼。與歐洲關系上,蓬佩奧的言論令盟友不快。
美國學者:他比倒霉的前任“更糟糕”
蓬佩奧在美國政壇和共和黨內都算“新生代”,早年從軍,后當律師,2011年年近50歲才首次當選聯(lián)邦眾議員。從政以來,蓬佩奧一直沒什么聲望,直到獲特朗普提名為中情局局長。
多位美國圈內人士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蓬佩奧將這份工作視為飛黃騰達的好機會。利用“每日情報簡報”的機會,他成為每天都跟特朗普單獨接觸的高級政府官員,并得到后者信任,于去年4月接替蒂勒森成為國務卿。分析人士稱,蓬佩奧希望以此為跳板,未來成為副總統(tǒng),甚至角逐總統(tǒng)大位。
為此,蓬佩奧采取唯特朗普馬首是瞻的策略。在朝核問題上,蓬佩奧收起個人立場,數(shù)次赴朝。被提名為中情局局長前,他曾稱普京為“危險的領導人”,后來則緊跟“老板”的立場,降低調門。就在約一周前,蓬佩奧稱,他“幾乎每天”都跟特朗普有交談。這在高層官員流動率高得已創(chuàng)下紀錄的特朗普政府顯得極為不尋常。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他跟美國學者交流發(fā)現(xiàn),很多人認為蓬佩奧是個政客。他做了國務卿后對中國放這么多狠話,是為了迎合上司,為今后的政治發(fā)展積累資本,“但這不應該是外交首長的行事方式”。吳心伯說,美國學者對于蓬佩奧一般是兩種觀點,自由派不太喜歡他,認為這樣搞外交有損美國形象。但有保守派人士認為,面對伊朗、朝鮮這樣的對手,這種風格說不定還真能夠把事情辦成。
呂祥表示,用“政治投機”來描述蓬佩奧的崛起并不過分,特朗普不是一個能夠把一件事進行深入了解的人,而蓬佩奧知道怎樣用最簡潔的方式讓總統(tǒng)聽得高興。同時,“無人可用”是特朗普面臨的一個難題,特朗普就任總統(tǒng)兩年多,其政府仍然殘缺不全,在白宮幕僚長、國防部長等重要職位上,首席長官都是代理。特朗普曾出過一本書,名叫《殘破的美國》,可以說,美國政府這種狀態(tài)及蓬佩奧的“平步青云”,恰恰就是“殘破美國”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華盛頓郵報》近日稱,對于外界批評他粗魯莽撞和缺乏外交風度,蓬佩奧不以為然:“我是在執(zhí)行特朗普總統(tǒng)的外交政策。”他同時稱,“我認為我已經(jīng)幾乎影響到特朗普總統(tǒng)的所有外交政策。”不少分析認為,由于特朗普的注意力通常持續(xù)時間較短,而且要為2020年連任忙碌,蓬佩奧及博爾頓已成為美國外交事實上的主導者。
4月15日,蓬佩奧在得州農機大學的一番話語驚四座:“我曾擔任中情局局長。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程專門來教這些。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在這次活動上,他還提到自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續(xù)擔任中情局局長和國務卿的人,“我們將來會知道這是一個好主意還是一個壞主意。歷史會記錄這一點”。
曾在美國國務院政策規(guī)劃辦公室任職的美國學者亞倫·米勒或許可以給他答案。米勒日前撰文稱,如果說蒂勒森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xiàn)在錯誤地方的錯誤的人,蓬佩奧并沒有證明他比倒霉的前任更勝任,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現(xiàn)得更糟糕。“在外交上發(fā)號施令且不做任何讓步的做派,或許使他成為特朗普眼中的硬漢,但這并非開展有效外交的方式。美國需要一位強硬但務實的國務卿,即便在總統(tǒng)不同意時也要為其提供誠實的建議。但這些都不是蓬佩奧的強項。”
【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秘魯特約記者 肖巖 青木 孟可心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范凌志 丁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