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3月3日,回到美國后,越想越氣的特朗普,在推特上披露了峰會破裂的另一個原因。
大致意思是:他在前方努力拼殺,一些政客卻在背后搞政治暗算,對他進行各種詆毀,把美國政治拉到了新低,他都沒心思談然后就走人了。
當然,這是特朗普的解釋,順帶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拿不到諾貝爾獎,就是國內(nèi)這一幫人搗鼓的。
但這種談判的結果,在一些觀察家看來,其實正是特朗普風格的必然結果。
在特朗普的自傳《交易的藝術》中,特朗普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
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
二是大肆宣傳;
三是決策反復搖擺;
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特朗普寫道:“一個遠高于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yōu)條件讓對手急于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
但特朗普萬萬沒想到,這種極限施壓,然后不斷加大要價,在國際上似乎無往而不利,但最終碰到了更強悍的對手。
當天已安排的工作午餐取消了,原定的簽約也沒有了,特朗普和80后都拂袖而去。以至于韓國股市隨即大跌,韓國官員也目瞪口呆:我們和全世界一樣一頭霧水。
雖然國際政治充滿變數(shù),但像這種戲劇性的事件,在國際外交中也真不多見。
如果是中國人,買賣不成仁義在,哪怕分歧再嚴重,吃完飯再走也不遲啊。說不準,吃著吃著,又談成了呢。
但兩位都是性情中人,這頓午飯,不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