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羅馬同意大利總統(tǒng)馬塔雷拉舉行會談。
當?shù)貢r間3月21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意大利進行了國事訪問。意大利是習近平2019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正值中意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此訪無疑具有特殊意義。
在出席意方活動時,習近平用了“根深葉茂”這個詞來形容中意關系:“根深則葉茂,中意是互尊互信的戰(zhàn)略伙伴、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文明互鑒的交流伙伴。雙方能夠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雙邊交流合作擁有堅實的政治基礎。”
誠如習近平所言:“中意關系植根于雙方千年交往的歷史積淀中,擁有深厚民意基礎。”這種積淀在今天繼續(xù)轉化中意兩國友好交往的現(xiàn)實行動,將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和當今世界。
扎深根 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
意大利,位于歐洲大陸南端,沐浴著地中海的陽光。它與中國相距萬里之遙,但相交相好的歷史情緣卻綿長悠久。
3月20日,對意大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在意大利《晚郵報》發(fā)表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深情講述了兩國交往的動人往事:“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偉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就讓遠隔萬里的中國和古羅馬聯(lián)系在一起。”
沿著習近平字里行間的悠遠意境,我們仿佛開始了一次意大利與中國的“文化尋親”之旅。
從尋找“大秦”的漢朝使者甘英,到穿著中國絲綢長袍進入劇場引起轟動的愷撒;從馬可·波羅掀起西方第一次“中國熱”,到漢學家衛(wèi)匡國編撰西方首部中文語法書,再到中意兩國當代藝術家聯(lián)手創(chuàng)作實驗京劇《圖蘭朵》……
星移斗轉,歲月悠悠。千年坐標里,兩個文明古國的相遇,碰撞出無數(shù)絢爛的火花。
“兩千多年交往史為中意兩國培育了互尊互鑒、互信互諒的共通理念,成為兩國傳統(tǒng)友誼長續(xù)永存、不斷鞏固的保障。”
恰如習近平所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文化與文明的影響力跨越國界、穿越時空,為中意兩國的深厚友誼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近年來,中意友好越來越深入民間、走進課堂、來到年輕人中間。自2006年以來,中方在意開設了12所孔子學院和近40個孔子課堂,百余所意大利中小學開設漢語課,40余所大學設置漢語專業(yè)。2016年,意政府還頒布了意大利高中漢語教學大綱。

習近平主席給意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的回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