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卞磊 陳爽) 截至當地時間1月31日,委內瑞拉政局已經亂了10天。
10天前,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tǒng)”,點燃政局;美國試圖通過“外交孤立”和“內部顛覆”支持瓜伊多,對馬杜羅步步緊逼;馬杜羅則在多國及國內強力部門的合力支持下,堅決維護政權穩(wěn)定。
美國攪局委內瑞拉,這場戲距離落幕,還有多遠?

1月23日,委內瑞拉總統(tǒng)馬杜羅宣布與美國斷交,圖為馬杜羅在首都加拉加斯參加集會并發(fā)表講話。
【石油“背鍋”?美委博弈沒那么簡單】
28日,美國宣布對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實施制裁。美國安全顧問博爾頓在一次采訪中直言稱:美干預委內瑞拉,“主要是因為委內瑞拉巨大的石油儲量。”事實真的如此么?
“石油是逼迫馬杜羅政府的一種手段”,“目的就是推翻委現政府,扶植親美的、符合他們所謂‘民主’價值觀的政府”,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社科院拉美所副所長袁東振指出。
當然,美國的目的不止于此。19世紀后期,美國已開始掌控拉美,將其定位為美國“后院”。一戰(zhàn)之后,拉美國家特別是民選政府反美情緒高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都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控制拉美。冷戰(zhàn)以后,拉美地區(qū)出現一批左翼國家,委內瑞拉位列其中。
委前總統(tǒng)查韋斯以及他的繼任者馬杜羅,是近20年來拉美左翼勢力的代表人物,同時也被認為是南美洲對抗美國、爭取民族獨立的最積極左翼力量。前駐委內瑞拉大使王珍分析稱,在拉美的左翼中,查韋斯、馬杜羅起了舉旗引導的作用,因此特朗普認為,馬杜羅政權非“消滅”不可,且“不達目的,不會罷休”。
然而,美國對委石油公司的制裁,或造成兩敗俱傷。一方面,石油對委內瑞拉來說,是重要的外匯來源、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金來源,美國此舉,將給馬杜羅政府以重創(chuàng)。
另一方面,美國加州有不少煉油廠的設備,都只能用于煉化產自委內瑞拉的原油。若原油供應中斷,煉油廠就要停工,或將引發(fā)美國的就業(yè)問題。

1月24日,委內瑞拉國防部長洛佩斯發(fā)聲明稱,委軍方將繼續(xù)堅持此前的立場,承認馬杜羅為合法總統(tǒng)。
【武力介入?美國“后院”這把火還燒不起來】
引起外界擔憂的,不僅是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業(yè)的限制。
1月29日,美安全顧問博爾頓在白宮新聞發(fā)布會上,因手持筆記本,泄露了美國“向哥倫比亞派兵5000人”的“天機”。
那么,美國是否將對委內瑞拉采取軍事行動?“可能性不太大”,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長助理孫巖峰指出,從特朗普的外交特色來看,他更傾向低成本的外交,不愿真正的投入,外交或比戰(zhàn)爭更符合這一特色。從現在形勢來看,美國或更擅長用軍事訛詐威脅,而非真正的投入軍事。
同時,秘魯外交部長波波利西奧29日稱,拉美國家反對美國軍事介入委內瑞拉局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美國武裝干預拉美國家內政的事情層出不窮,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國的政變。這一現象直接造成拉美局勢的長期動蕩,經濟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亦使拉美陷入“守著金碗討飯吃”的局面。
除此之外,委內瑞拉的軍事動員能力也不容小覷。孫巖峰指出,從查韋斯起,該國就開始武裝老百姓,購買大量步槍,還擁有龐大的民兵組織。若開戰(zhàn),委底層民眾或“人人皆兵、人人都有武器”。眼下,美正從敘利亞、伊拉克等戰(zhàn)爭“泥沼”中撤退,不可能把腿再陷入另一個“泥沼”中。
但王珍指出,美國的軍事干預是一種可能,不能低估。國際社會應千方百計地去阻止它,讓美國不能采取軍事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