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 日電 (郭炘蔚)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6日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要求啟動美國駐以色列使館搬遷計劃。這一消息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多方表示,此舉可能重燃巴以沖突,點燃中東“火藥桶”。
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圣地,圍繞耶路撒冷的紛爭綿延已久,是中東和平進程中最為復雜敏感的問題之一。以色列《國土報》更稱,如果耶路撒冷問題得不到解決,巴以沖突就永遠不可能化解。
  
當地時間12月6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華盛頓發(fā)表聲明,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把美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
【三教圣城:歷史、宗教和政治糾結】
耶路撒冷面積約176平方公里,由老城(位于東耶路撒冷)和新城兩部分組成。其中,老城面積雖然只有1平方公里,卻坐擁三教的神圣宗教場所。
對猶太教徒而言,耶路撒冷是世上最神圣的土地,約3000年前,大衛(wèi)王定都于此,自此成為猶太教發(fā)展中心。這里曾是猶太教圣殿的所在地,“哭墻”和圣殿山皆坐落于此。
對基督徒而言,耶路撒冷是耶穌受難之地,他被釘于十字架上處死,埋葬,數日后在此復活。圣墓大教堂坐落于此。
對伊斯蘭教徒而言,這是他們的第三大圣地,傳說先知穆罕默德受到召喚,從麥加乘天馬抵達耶路撒冷接受天啟,并于黎明前返回麥加。阿克薩清真寺和金色圓頂清真寺坐落于此。
這是一座特別的城市,也是一座苦難的城市。在這里,歷史、宗教和政治紛爭相互糾纏滲透,使耶路撒冷局勢長期以來尤為復雜敏感。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guī)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耶路撒冷分為東西兩區(qū)。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以色列占領了東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單方面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方面,則要求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上世紀90年代初,巴以開始和談歷程。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的第一個和平協議規(guī)定,耶路撒冷問題將在巴以最后階段談判中解決,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單方面的行動改變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