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5日電 當?shù)貢r間10月5日下午,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將揭曉。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經(jīng)頒發(fā)給了百余位優(yōu)秀作家,褒獎他們“創(chuàng)作出富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不過,百余年歷程中,諾獎也難免遇到不少“意外”和“遺憾”。

資料圖: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
【意外:不想得文學獎的歌手不是好詩人?】
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評委將他比作像荷馬一樣的“最偉大的在世詩人”,認為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tǒng)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意表達”。他的歌曲甚至被評委贊美為“獻給耳朵的詩篇”。
佩戴“桂冠”的人從作家突然變成了歌手,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這一決定確實令人意外。有評論稱,評獎委員會的決定只是為了“取悅群眾”。蘇格蘭小說家韋爾什則表示:“我是迪倫的粉絲,但音樂與文學截然不同,我感到憤怒。”
盡管面對爭議,但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達尼烏斯表態(tài)稱,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對把獎項頒發(fā)給迪倫的看法“極度一致”。“迪倫享有偶像地位。他對當代音樂的影響深遠。”
事實上,這不是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出現(xiàn)“意外”。1953年,另一個文壇“圈外人”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就曾經(jīng)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的造詣,同時由于他那捍衛(wèi)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此外,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頒給已去世的人,不過文學獎中卻曾出現(xiàn)過一次例外: 1931年,該獎追授給了去世的瑞典作家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這名瑞典詩人生前曾是頒獎方瑞典學院的成員,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在去世當年終獲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