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叢林拍照得謹小慎微
大家腦子繃著一根弦:不能出事
但最終,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這支團隊還是如期出發(fā)并且輾轉抵達了剛果(金)首都金沙薩。
初到金沙薩時張茆茆他們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文化沖擊。他們看到這個城市幾乎所有的小店都有武裝保安。張茆茆說,在那種地方很難說自己的安全有保障。大家腦子里總是有一根弦繃著,“不能出事,出了事就是大事”,所以全程都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就算在人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拍照,就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
“我們征得一個拉車夫同意后給他拍照,但隨即圍上來了一群人。”張茆茆回憶,并且圍攏來的人們態(tài)度并不很友好,后來他們才明白,“不能拍照”是那里根深蒂固的觀念。
張茆茆能講中文、英文和一些法語,所以能在城區(qū)中和當地工作人員、以及當地人進行簡單的交流;等到了森林地帶,由于當地人說斯瓦西里語及其他土話,而當地會講部分土話和斯瓦西里語的向導又不會講英語,“所以我們又特地在當地找了一個會說英語和法語的司機,于是就出現了攝影師講中文,我翻譯成英語,英語由司機翻譯成法語,再由向導翻譯成斯瓦西里語或土話的復雜模式。”
在調查中,張茆茆他們真正遭遇面對面危險的是在一次對幾名受傷伐木工的拍攝過程。拍攝間隙,突然出現了幾名騎摩托車的人對他們進行威脅,幸運的是隨團有一名非洲同事和一名移民局的警察?;ハ鄧樆A艘魂嚭?,趁機趕緊倉皇逃離,但最終還是被對方設置的路障攔截。直到隨行的移民局警察在和對方進行了一個小時的交涉后,最終才放行。
伐木者主要是當地的年輕人
砍一棵樹才拿3-5美元
這次任務完成后,隨團向導告訴他們,這是第一次有人這么深入且長時間的敢于冒險拍攝伐木行為。張茆茆記得,從金沙薩到血檀存放場所在的城市盧本巴希,再到血檀砍伐點,那里是普通人幾乎沒有辦法自行抵達的地方,林區(qū)里零落的部落保持著傳統(tǒng)非洲土著民居的模樣。
據張茆茆他們調研的結果,伐木工人每砍一棵血檀樹會獲得3-5美元的報酬。為了降低運輸成本,木材商又會要求伐木工剝除樹皮,每完成一棵可以根據樹的直徑獲得3-5美元的報酬;除去支付工人的這些勞務費(砍伐、剝皮、裝卸),在林中砍伐的血檀原木會被以每根1-3美元的價格收購。
盧廣告訴錢報記者,在當地,砍伐一棵血檀的成本價格可能只有十多美元。而在張家港拍攝期間,血檀原木的批發(fā)價格則已為每噸1.7萬元左右。
“其實調研進行到最后,我特別喜歡森林地帶的當地人,那些年輕人特別有活力也非常友善。”張茆茆說,當地人有一套自己的生活邏輯,慢慢適應并接受了之后覺得也很好很“對”。她印象里,這些伐木者主要是以20多歲的當地年輕人為主,收入很低,即便受傷了也只能怪自己沒有保護好,沒有工傷這一說。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6-29/826417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