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城,備案博物館總數(shù)已超過220家。其中,很多特色博物館坐落在高校里。國際博物館日臨近,記者走訪了20家高校里的博物館發(fā)現(xiàn),僅7家周末開門,3家寒暑假開門。有時候,觀眾想?yún)⒂^這些博物館,還需要托“熟人”開門。
多數(shù)“朝九晚五”開放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校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都是“朝九晚五”,周末兩天閉館。“我上班,很多高校博物館開門。我下班了,它們也休息了。”李先生住在中國人民大學附近,他說:“至今我都沒機會走進過校園里的博物館參觀。想?yún)⒂^這些高校博物館,只能請假。”
記者走訪的20家高校博物館中,13家周末閉館。例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每周二至周五開放,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每周5個工作日開放。不僅如此,17家高校博物館在寒暑假參觀高峰期選擇閉館。
相對而言,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shù)博物館、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的開放時間,與大多數(shù)校外博物館一致。
對于這種開放時間不接地氣兒的情況,多位高校博物館工作人員直言,因為缺人。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多是本校師生來維持場館運營。他們一放假,博物館就只能關(guān)門。”
預約參觀要“托人”
北京師范大學文物博物館的藏品時代,上自石器時代、下迄明清,綿延不斷。在國內(nèi)高校文博館中名列前茅。
但是為了參觀這座博物館,記者頗費了一番工夫——在2023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會發(fā)布的一條“北京師范大學文物博物館開放通知”里,找到一位負責人的聯(lián)系方式;致電詢問得到的答復是,“可以接待校外觀眾,但需要提前與學生志愿者加微信預約,請您記錄一下微信號。”
參觀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博物館和書法文化博物館,也需要“托人”。這兩座博物館位于該校圖書館內(nèi),設(shè)有門禁,校外觀眾必須找人接。
還有些高校博物館的實際進門方式與網(wǎng)上預約信息不一致。比如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顯示,進入該館需在小程序提前預約,而該館門口公告牌上寫:“散客參觀無需預約。”同時,預約系統(tǒng)顯示可以選擇周六參觀,但公告牌上顯示周六閉館。
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校園已向公眾開放,但校內(nèi)博物館仍僅面向師生及校友開放。
■ 專家建議
能進校園就應(yīng)能進館
一邊是觀眾有參觀需求,一邊是高校博物館有運營難點,如何平衡?北京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果美俠認為,高校博物館應(yīng)當盡力向社會化的開放與管理模式靠近。“在以校內(nèi)師生為主要受眾的基礎(chǔ)上,這些博物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承擔起一部分社會責任。接待能力有限的可以考慮減少工作日開放時間,周六或周日擇一開放。”
“向社會公眾開放,也能提高高校博物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她建議,最好設(shè)立公眾可知的預約通道,實現(xiàn)“能進校園就能進博物館”。
記者:王瑤琦 柴嶸
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