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風險點”
當前黑龍江大豆主產區(qū)加快落實大豆擴種計劃,但采訪中基層反映仍有一些問題影響大豆種植意愿。
一是相對市場風險大。與種植玉米相比,大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一些農民反映,大豆開花期如果遭遇持續(xù)干旱天氣,可能導致大豆大幅減產,相比之下,玉米的抗災能力強、經營風險也更小。此外,大豆價格還不穩(wěn)定,跌價的市場風險令人擔憂。
二是相對效益低。海倫市農業(yè)基層干部說,越往北積溫越低,玉米產量越低,隨著去年大豆價格高開高走,加上補貼,在海倫市大豆效益接近玉米,效益差在縮小。但玉米產量較高地區(qū),種大豆效益仍然偏低。
三是輪作試點覆蓋有限。耕地輪作有利于大豆擴種,但輪作補貼試點面積較小,能享受補貼的農民少,面臨“僧多粥少”的問題。黑龍江耕地面積2億多畝,去年耕地輪作補貼試點面積僅有1247.4萬畝,每畝補貼150元。

黑龍江綏棱縣董氏天華農場的人員在篩選大豆。新華社記者王建攝
國家明確擴大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今年覆蓋到13個糧食主產省份里面的全部產糧大縣。
苑志全、杜振濤等種糧戶期盼,在黑龍江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試點,逐步實現(xiàn)產糧大縣全覆蓋,推動農業(yè)保險由“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切實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保障種地收入。
黑龍江省北安革命現(xiàn)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等建議,增加耕地輪作試點面積,提振種植大豆熱情,實現(xiàn)用地養(yǎng)地結合,提升農業(yè)發(fā)展質量和綜合效益。“如果能享受到輪作補貼政策,我們合作社20萬畝地,70%能種大豆。”李富強說。
一些種糧戶還表示,雖然黑龍江公布了大豆補貼高于玉米補貼200元左右,但具體補貼標準還沒出臺,希望盡快出臺,如果大豆與玉米效益同等的情況下,“我們更愿意種植大豆”。
領銜記者:劉偉
文字記者:王春雨、王建、魏弘毅
參與采寫:唐鐵富、孟凡宇
視頻制作:王建、唐鐵富、魏弘毅、孟凡宇、顧景坤
出品:趙承
監(jiān)制:鄔煥慶
策劃:王曙暉、初杭
(來源:新華網)
